切都运转正常,总不能说婺源这两届是单纯运气不好吧?
怎不能?
大家正在议论纷纷,这时婺源县学里有位叫程世法生员,他提出个猜想:婺源运气不好,会不会是风水出问题?
别笑,他是认真。明代笃信风水之说,徽州这里尤其痴迷。都说徽州人爱打官司,这些官司里有半是因为各种风水侵争。他们认为风水格局关乎家之际遇、族之起伏,乃至地之兴衰,必须予以重视。
婺源风水,向被本地人引以为傲。境内号称“群山入斗、风云绵密”,无论格局还是形势均是上佳,因此才能孕育出朱子这样圣人。整个婺源风水核心,恰好坐落在条龙脉之上。
有婺源学子名字——顺便提,这科榜眼是未来几乎挽救大明孙承宗;二甲五十七人,也没有婺源学子名字;直到三甲放出,才在第百零位置上出现余懋孳名字。
哦,对,陪余懋孳在三甲队伍,还有个毛鹭。将来他会成为应天巡抚,在苏州杀死反对魏忠贤五个义士,成就代名篇《五人墓碑记》。
金榜名单传到婺源县,整个县城陷入片恐慌。
整整六年时间,整个婺源县只出产名同进士和两名举人。这个成绩在那些边鄙小县,或许是不得成就,可对婺源来说,却不啻是场灾难。
往小说,学子科举成绩,决定当地*员考评。像是县学教谕,至少得培养出三名举人,才能获得升迁资格。若是连续几届秋闱失利,连知县治政能力都要被质疑。
要讲清楚婺源这条龙脉厉害,得先讲讲它来龙和去脉。
在婺源县北方,有座大鄣山,《山海经》里叫作“三天子鄣”,属于黄山余脉。它像条巨龙般盘卧在皖赣边界,号称“诸山祖源”。大鄣山系黄山向南伸出条旁支,没走多远
往大说,科举是进入大明官场唯正途。入朝则为高官,致仕则称乡宦,当地政治实力和话语权,取决于本籍士子们仕途之路,损俱损,荣俱荣。
现在连续两届科举惨淡收场,也难怪婺源乡绅乡宦们如此紧张。举人梯队断档,意味着在未来二十年内,婺源县影响力将狠狠下降截。别说跟其他府县对抗,就是在自家徽州府比较,婺源也将落后于歙县和休宁县,沦为二流之列。
这可不只是面子受损,还涉及巨大政治与经济利益分配。大明地方上起纠纷,当地乡宦会联名上书,表达意见。谁家乡宦地位高、牌子硬,谁就能占便宜。婺源现存老乡宦们,实力还比较强,可他们早晚会死,如果没有新鲜血液补充,长此以往,县将不县。
危机临头,当地有识之士们纷纷开始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县学师资力量,不可谓不尽心;县衙对教育事业重视与支持,不可谓不周致;婺源大小家族对士子供养,不可谓不丰厚;婺源境内读书风气,不可谓不浓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