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恰好认识这个以收集档案为乐家伙……
匆匆告别樊波,离开弄堂,找个能打长途电话地方。
不是打给郑教授或刘鸣,而是打给图书馆。
去找《清明上河图》照片时候,图书馆不无得意地告诉:“你想找银号账本、赫德海关档案、张学良电报密码本,咱都能给你挖出来。”这句话让印象深刻,直记在心里。他专注收集各类破旧档案这多年,说不定真能查到点东西。
图书馆接电话时候很不耐烦,大概是在忙着什事被打断。说是许愿,他停阵,才说:“哦,是你啊,什事?”知道他脾气,也不啰唆:“想要查个叫晋京汇银号账簿,你那里有没有?”
沪记……”
眼睛亮,都已经绝望,可没想到真是柳暗花明又村。
古董这个行当特点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件古玩,什时候能卖出去,很难预料。小规模铺子,都是靠本钱周转,现金流很容易断裂,稍有不慎就会赔得倾家荡产。但清末以来,西方银行业进入中国,带来先进金融理念,尤其是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地区,外国银行、本国银行加上大大小小私人银号多如牛毛,给古董商们个新选择。
比如说他们看中某件货,恰好钱不凑手周转不开,就拿件古玩去找银号做抵押贷款,贷出现金把货收到手里,等周转开,再去还钱赎回抵押品。这做,实际上就等于把积存货品转换成流动资金,手段灵活,收货快,利周转,尤其对些想收大货小铺来说,非常重要。
樊沪记规模不大,如果要收购像缺角大齐通宝这种级别古玩,自己出钱风险太大,很有可能会走银行贷款路子。这种贷款,势必要找相熟人。听樊老掌柜这句话,显然周顺勋所在晋京汇银号,是樊沪记最常去贷款渠道。
“
古玩和金条、房子、工厂之类东西不样,专业性太强,估起值来有难度,种类又是千变万化。所以银行做这种贷款,都会把货物和抵押品信息附在账本右侧,什种类、什样式、什颜色花纹、什质地等等,以便查询评估。五脉作为权威鉴定机构,经常会被银行请去做评估,所以对这套知之甚熟。
换句话说,如果能查到晋京汇银号账本,说不定里面就有戴熙字帖详细资料。
又问樊波几句关于晋京汇银号问题。樊波只知道这家银号是京城位山西籍大员开办,总号在北京,在上海等地设有几个分号,规模不算大。与其说是银行,倒更像是私人高利贷。心里有数,像这种银号,组织非常严密,每个月掌柜都得向总号报账,账簿也要定期封存运到北京总号存档。
如果是别人,可能就放弃希望。事隔这久,又经历这多次变乱,恐怕这小银号早就倒闭,去哪儿找啊?
但还不算完全绝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