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早年也曾在列国间游走奔波,寻求实现这理想契机,但都郁郁不得志。当他终于被鲁侯宋看中,从中都宰升为小宗伯,再到大宗伯,甚至度利用三桓与赵无恤矛盾,称为“代相”,主持国事时,是他离实现理想最近时候。
但越过巅峰后是坠落,三桓在济水畔败涂地,导致鲁国政权被赵无恤所窃,鲁君成傀儡,孔丘也不能容于鲁,只能出国继续游走。
事后回想起来,其实就算没有这件事,孔丘理念恐怕也无法实现,他将理想全部寄托在鲁侯身上,但早在夹谷会盟前齐人进献美人宝马时,鲁侯就让孔丘失望过次,他竟然微服跑去观看齐国倡优游戏,与美人相乐于宫中,忘却政务。
有这次教训后,孔丘寻找个明君辅佐,得其任用,实现克己复礼理想基本就破灭。因为放眼诸侯,除吴王阖闾外,稍微明智点,也就楚王熊珍。但吴楚都是蛮夷之地,孔子对去那两处心存犹豫,至于中原,齐侯杵臼已经让他失望过次,这几年间因为赵氏,国土丢半卫侯元竟然算是矮子里拔高个,算是“较为贤者”。
既然世无贤君,而孔子自己又“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他必须依附君权才能实现理想,那应该怎办呢?
听闻宋君有召,孔丘匆匆穿戴上合适冠带,带着子路和颜回,跟着宫中有司出门。
子路欲驾车载孔子,却被那有司制止:“君上请夫子登这辆车,二子可以在后随行。”
那车是宴请宾客专门配备安车,是礼遇表现,孔丘自然不能推辞,他上车后帷幕被放下,外面情形便看不清。
等车停下后,他探头向外看,才发觉已经进宋国宫城,再往里,车就不能再走,子路和颜回也得留在外面。
宋国宫室在前年动乱理有不少损坏,但如今已经翻修新,放眼望去,但见高台美榭,雕梁画柱,极尽古韵之美,奢华而又不失雍容大气。
子路话却让他眼前豁然开朗。
既然找不到贤君,那就亲手教个出来何如!?
经历鲁国事情后,孔子参政心思冷许多,但他对自己做老师本领还是很自持。突闻年幼宋
孔丘被引导进入是处较小偏殿,他能理解,因为他如今是白身,作为私人召见,这是合乎礼法,若宋君要在正殿召见他,孔丘反倒会掉头就走。
侧殿内部陈设斧纹屏风,两侧靠门窗位置,铺设着双层莞席,莞席饰着黑白相间丝织花边,前置无饰几案,陈设彩玉、漆器,都是典型宋国风格。
但那些无所不在各色瓷器和纸卷也预示着,这是个亲近赵氏,喜欢赵氏器物国家。
孔丘刻意对此视而不见,有司请他在此等候片刻,宋君即刻就到,他便坐在榻上闭目,不觉回想起自己鲁宫内与鲁侯问对情形。
复周礼,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这就是孔丘理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