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首晦涩难懂《天问》吟诵完毕,南子哑然,这确是
南子惊讶地注视着自己记述那些东西:“若是按照君子说法,这列国信奉神祇,乃至于天地万物,居然都被统筹于天道中?”
“不错。”赵无恤补充道:“天道无所不统,无所不包,这就是天道大统。”
春秋之世,各地方言差距甚大,中原话与吴越话甚至是两个语系;各国文化开始趋于分化,连字体、服饰也开始相异;根深蒂固国别乡党意识根本无法消弭,“天下定于”口号和愿望也不够强烈。
这个时代,在物质层面上确缺少统基础。
但或许依靠“天道”将诸侯民间神祇收编后,能加速民众在精神信仰上统。
种陌生词汇,她早已习以为常。
君子定是先知者!她已经在宋国贵族中为赵无恤如此宣扬,好维系他们对赵无恤感恩、崇敬,以及畏惧。
无恤解释道:“泛神论意思是,所谓神,其实就是万物本体。宇宙间只有个长住不变,自有永有,绝对永恒本质。有限之物,乃出自无限,非由于创造。打个比方,就好比是老子所说,道生,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至上神,殷人称之为帝,周人称之为天,吾等姑且称之为天道罢……”
“天道……”
这并非赵无恤创造词,而是早已有之,是对天地秩序描述,《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书·汤诰》:“天道福善祸*,降灾於夏”。子产曰:“天道远,人道弥”。
“南子,这个要交由你来建立教派,就叫做天道教,接下来要做事情还很多,首先,要解决些人人都有终极疑问。”
南子好奇地问道:“什是终极疑问?”
“说出来考考你,何如?”
此时天光正好,空气清新,赵无恤望着那座竹林里太昊之庙吟诵起来,这是他前世最喜欢首楚辞,它记述这时代人们对天道疑惑……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南子细细琢磨着这个词,感受到种永恒和广阔。
赵无恤继续讲述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是那个永恒不灭本质。生成万物后,天道或化为实体,如大地、山川、江河、禽兽、人类……或化为凌驾众生精神意志,升华于凡间之上,注视着芸芸众生。”
南子仿佛恍然大悟,“那诸侯民间信奉,数不清神祇呢?他们又是从何而来?”
“也是由天道化成,只是力量和大小不及天而已,所以鬼神无真无伟,只有大小之分,均统于天道,有所别,又无所别。”
“所以无论是齐人八神主,还是楚人东皇太,东君、云中君,司命,都只是天道种形态而已,称之为相,天道百相。至于人鬼,则是对天地有大贡献凡人死而有灵产物,其实也是天道秩序下部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