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贡为首,这些人似乎主君待之以礼,再给足俸禄就心满意足,这些知足常乐儒臣是帮赵氏在鲁国站稳脚跟重要媒介,无恤在以军功地主为鲁国换血同时,也不得不利用这些人。
子贡将作为行人以及分管货殖*员,公西华将去接替孔子职务,宰予会调任费邑,冉求已经是师帅……群穷士几乎跃跳到大夫阶层,多数人心满意足,他们刻意避谈孔子与赵无恤分歧,兢兢业业地在职务上努力着。
到鸡鸣时分,烛火即将燃尽,赵无恤已经将三种不同封赏办法徐徐道来,最后,只剩下些贪得无厌,还不太好打发人。
“那些参与西鲁盟会大夫们,秦邑、高鱼、郿邑等,甚至是岳家,甄邑甄氏,以及各邑氏族长老,如今都成实打实赵卿封臣。”
“他们自觉有功,于是便生出更大心思,邑宰、司马想做大夫,下大夫想当中大夫,中大夫想做上大夫……除爵位外还想要实封,小邑想换成大邑,个邑想增加到两个邑。这些人习惯鲁国制度,恐怕接受不军功授田和虚封食邑。对这些人,杀之不能,封之亦不可,主君可有什想法?”
越说越兴奋。
曾几何时,他们在新田对着块棋盘推演战阵,畅谈志向和诸侯时势,现如今,昔日少年终于到真正执掌国时候。
说完对底层兵卒安置,赵无恤又说到立功更多,仅仅田宅恐无法满足军吏们。
虎会、羊舌戎、田贲、虞喜等晋人作为老班底,对赵无恤忠心毋庸置疑,他们直没忘记太行山以西才是自己故土,不少人家室还在晋国。赵无恤打算以张孟谈为例子,劝说他们“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晋人家臣若在赵无恤诱导下,以辅佐主君归晋为目话,那他们在鲁国追求便不是带不走领地,而是广土田、多臣妾,再就是获得荣誉勋爵,多得些钱帛而已。
赵无恤手里有食田百万亩,还把持鲁国财政,以上欲求完全可以满足他们。
赵无恤笑道:“很简
“甚至于,为不让军吏们失去进取之心,还能封以百户食邑。”张孟谈补充建议道。
所谓食邑,并非世袭统治实封,仅仅取其赋税虚封,名义上是领主,却仅仅能去收谷子,没有治民之权,士死后食邑就会被收回。这种情况也是晋国诸卿普遍实行,总来看,晋国制度要先进鲁国百年!到战国,三晋和齐国样,也是科技、文化、思想爆发核心区域。
“可!如此则将士不会寒心,等回到晋国后,自会让他们得到应有地位。”
再然后,就是子贡、冉求、公西华、樊迟、宰予等人,在赵无恤看来,这些孔门弟子反倒是最容易打发群人……
他们出身社会中下层,而且多为文职,受孔夫子多次推辞封地影响,孔门功利派弟子们抱着“学而优则仕”念头,对名望和权力渴望很强,对封地野心却不那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