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变成根硬骨头,众志成城,秦军连续换将啃几年都没拿下来。最后拖到楚魏来救,接下来就是秦国历史上最莫名其妙大败仗——几年前白起麾下无敌天下秦军,却被联军打得抱头鼠窜,路败退,丢几百里地,甚至还有在郑安平带领下,成建制投降……
韩信喜欢兵法,着迷于琢磨白起当年用兵之术,这次大败给他很深印象。
他肃然道:“眼下虽涉大河,定河东,举而下长平,诛鲁勾践,虏赵四万之众,赵国军力去其半。然而军
确,赵人跟王贲军降卒不同,那叫兄弟阋墙,眼下帐内坐着几个人,便是当日降将。
而秦与赵,则是世代结仇邻居打架。
“不指望彼辈为所用,只希望他们归去,能消弭赵人死战之心。”
韩信说道:“御史府中藏武安君之事,尝观之。”
那是篇讲述秦昭王既息民缮兵后,却又意孤行打邯郸之战,结果还输文章。
“什?放归?”
韩信此言出,账内众人,从去疾、赵衍,再到负责参谋军务羽翼之士们,都有惊讶莫名,这是在他们设想里,未曾出现过选项。
这世上只有嫌俘虏斩首不够多,哪有打完仗放回去啊?就算是春秋时释放贵族,也要作为交换或者诈取赎金罢?
“将军不可,纵敌生患啊!”
更有都尉骆甲心疼地说道:“俘虏好歹是战功,放不就什都没?如何与众士卒交待?”
因为涉及到不少秦昭王黑点,自然不被贯报喜不报忧秦国官方史官采信,这还是黑夫入主咸阳后,御史府从策士文章里收录。
长平之战后,紧接着便是邯郸之战,秦军休息几个月后兵临邯郸,却惊讶地发现,赵国人精神气与长平时,截然不同……
“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
究其原因,还是长平战惨相,让所有赵人都生出必死之心:降是死,战亦是死,死国可乎?
阴差阳错间,个长平时松散懈怠国家,竟在死亡威胁下,捏成个拳头。
最开始就是军法官出身去疾站出来批驳这说法:
“砍下头颅,事后也是集中掩埋或烧毁,烧毁后,士卒首功就不算?”
“同理,新《军爵律》有言,俘虏被擒获后,将由军法官统审理,判决,根据其罪行不同,处死、为隶臣、或释放。”
“那些最后释放俘虏,就不算擒获他们士卒军功?岂有此种道理,骆都尉,切勿传谣!”
番话说得骆甲讷讷不敢言,去疾才走近韩信后低声道:“韩将军莫非是想效仿摄政去年在武关故意释放俘虏,使彼辈吃闭门羹,只能加入北伐故事?但赵卒不比关中降卒,纵是放归,彼辈也不会心存感激,更不可能为军所用,恐怕不好效仿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