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还是屯长自己,脚踹开屋舍,却只见到里面年迈老者和个瑟瑟发抖幼孩。
他们很可能是某个死于黑夫剑下轻侠家眷。
黑夫没有动手,他朝哆嗦着请求赴死,留孙儿命老者拱手,退出来,还为其合上门。
那是他人生中件小事,但时隔17年,黑夫忽然很想知道,那个孩子现在怎样?
他顺利长大成人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故西河人为其父母兄弟家眷邻里复仇,可也!”
陆贾给黑夫提议就深思远虑多:“摄政,今日西河人尽杀俘虏,因其曾屠西河。而据臣所知,不少楚、魏、赵群盗肆虐西河,又是因为十余年前,其父兄死于秦人剑下,被斩头颅作为首功……”
“秦军可没将兵器对准老弱妇孺,更从未屠城。”司马欣依然强辩。
“家在寿春,十余年前,秦军入城,尽管未曾屠城,但破人家宅,入劫衣帛者仍不乏少数,稍有反抗,被说成负隅顽抗,杀之又何难?最后还能割头颅,作为功赏。”
金啊。
至于跟在戎车屁股后面吃灰国人徒卒,野人炮灰们,贵人们车轮,绝不可能在你面前停下……
“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黑夫摇头道:“听上去倒是不错,不过,吾等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仁义道德。”
“更不可能以德报怨!”
“如摄政般能约束属下毕竟不多,邻人,便是被这样乱兵所劫,场仗下来,家家皆服素,当年尚且如此,若现在放西河之师进入魏地,彼辈杀红眼后,还能恪守军法?”
作为淮南寿春人,陆贾对那场战争印象深刻,他以为,这种鼓励复仇理论是有问题。
它像个仇恨车轮,反复转动,永不停息,推动着双方白刃相交。结果就是六国之人不服秦,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得其心也,双方带着怨恨,反复复仇,最后恩怨越结越深……
“难道真要将六国故地之人屠尽,这仇恨轮子,这推刃之道,方能停下?”
堂下辩论仍在继续,黑夫却有些走神,他下子想起,自己参加第场硬仗,是秦始皇22年外黄之战。
在西河人眼里,这不是简单战役,而是他们复仇之战。对西河破坏最大当属楚军,而魏军紧随其后,毕竟张耳是游侠出身,他麾下所谓魏军,也以轻侠匪盗为主,秩序极差,对河东、西河都造成很大破坏。
“既然他们能来到西河,能对西河人举起屠刀,那就要有同样死于屠刀下觉悟……”
黑夫就是故意睁只眼闭只眼,听凭大军不留俘虏,将蒲坂和芮城敌人尽数歼灭。
最后能活下来,只有那些籍贯河东,被迫从贼河东民夫。
伏生最后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他上司叔孙通倒是机智,抬出公羊派理论来证明这是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