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忠继续道:“此十四者具,则城可守。十四者无,则虽善者不能守矣。”
他摊手道:“今敌有前九,却无后五,二世昏聩残,bao,不得人心;王离不过籍祖、父之名,实无本领;咸阳赏罚不明,屡屡失信;上下不信,百姓怨声载道,岂能守之?”
黑夫发笑:“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汝等墨者,看法难得与儒者致啊。”
但说到底,攻城,还是得靠人命和器械搏杀较量,光靠满嘴仁义人和,那道坚墙也不能自己塌。
黑夫敲打着案几:“那你以为,军以目前器械强攻,损失会有多少?”
道,但武关也被加固过,用还是君侯当年所献三合土之术,墙厚而坚,恐怕难以轻易攻破……”
三合土是黑夫和章邯搞出来,在王翦作壁防御楚军时献上去,又运用在南征百越时,在岭南多设碉楼,让越人碰得头破血流。
现在,报应不爽,黑夫当年开过挂,却成面前阻碍。
面对如此坚城,改良后攻城之器,只能达到量变,难以达成质变。
阿忠却又话音转:“不过,依看,敌军仍然难以守住武关!”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城郭且可得也。”
阿忠露出不忍之色:“今敌已仿子墨子城守之法,城后亦有许多飞石,蹶张弩,若强攻,纵有大黄之弩及改良后飞石为助,恐怕也要猛攻半月,死伤万人,方可拔城。”
黑夫默然,在他熟读《吴孙子》里,孙武总是强调“攻城为下”,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攻城往往会伴随着极高、极可怕伤亡率。后来随着墨家出现,更将守城技术提高到时代巅峰,攻城就更加困难,尤其是险隘之地,往往要以十倍之众,通过水攻和围困等手段方能破开。
“杀士三分之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就算费劲气力破开武关,关后还有十万人以逸待劳,久挫于武关,于不利。”
黑夫摇摇头,忽然笑道:“军
“为何?”黑夫问他。
阿忠道:“子墨子曾言,若想守住座城池,必须十四个条件!”
“城厚以高,壕池深以广,此也;守备缮利,楼撕揗,此二也;粟米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此四也;人多势众,此五也;士卒父母坟墓在焉,不能不守,此六也;有四邻诸侯之救,从七也;后有山林草泽之饶足利,此八也;地形之难攻而易守,此九也。”
“主智而勇,让前方无后顾之忧,此十也;守将善战,知己知彼,此十也;赏明可信而罚严足畏,此十二也;上下亲,吏民和,此十三也;后方万民乐之无穷,与君同仇敌忾,此十四也。”
黑夫颔首,墨子确是大能啊,这些条件既包括军事,也包括内政和经济。战争胜负是由综合国力,包括军事力量、后勤供应、人心向背、外交形势等所决定,这是古今战争般规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