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更易军功爵,在大庶长之上,取消关内侯、彻侯,改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随后,九州之外,近十年来新征得土地:岭南、闽越、西域、河西、海东、朔方,皆可裂土田而瓜分之!
“为帝者,可独断,但不能自私!”
扶苏不是个自私人,他认为,与其将所有土地攒在朝廷手里,增加中原负担,不如将无法控制边地分出去。
比方说,封黑夫于岭南,封李信于河西,封蒙恬于朔方,封王氏于辽东,皆为边侯,封诸弟于西域、西南夷、海东
“与其堵,不如疏!”
扶苏受儒墨影响颇深,遍读史籍,觉得历史上,就有处理君主和功臣关系最好范例:
“周武王也未曾将太公、周公、召公等功臣雪藏甚至杀害啊。与其将其拘在朝中,郁郁枯老,何不放出去,裂土封疆!?”
这想法若被秦始皇知道,定会大加斥责,因为这与秦朝坚持废封建立郡县相悖,但扶苏却有自己看法。
曾有儒生跟他鼓吹过,恢复周礼,尤其是周朝封建,并建子弟,所以蕃屏王室,申命辅相,所以羽翼公朝。
“其实还有更好办法!”
离开章台宫,回府邸路上,公子扶苏闭目良久,忽然说这句话。
“上下日百战”,这是秦始皇想要让扶苏明白君臣关系,切只有利益,根本无信任可言。
想想也没错,人皆有私利,爵位便是为满足臣子欲望制定,级级往上升,让他们像豢养猎犬样,为几根骨头,东奔西逐。
聪明君主会加以控制,就像王翦曾抱怨那样:“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但扶苏觉得这效果并不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看看春秋战国混战就明白,姬姓诸侯,不见得比异姓忠诚,第个冒犯周天子威严,就是姬姓郑国呢!
可他也不认为,周朝分封无是处。
“父皇只看到,分封让诸侯分裂,混战数百年,却没有看到,分封也让宗周区区州之地,拓展成将九州诸夏!”
“周室分封之所以变成弊政,在于历代周王将山东之地,除洛阳外全部分封,使得诸侯不断拓展坐大,最终枝大于干,这才会有后来礼崩乐坏。”
所以扶苏理想中分封,恰恰是淳于越近来提出:“海内郡县,海外封建!“
所以等老臣们混到彻侯时,差不多是半截身子入土,被皇帝解除军权,回朝养老,对皇帝构不成威胁。
但二十等爵毕竟有限,秦朝战争实在太多,虽然升得慢,但少壮尉、蒙、李,日积月累,场场仗下来,都到可以封彻侯时候。
不同于王翦,三人皆少壮,无法顺理成章地卸任,只能让其相互制衡,像黑夫这种年轻,更要像防贼似,给高职软禁起来,万还制约不住,就只能杀。
否则,恐其忍不住要窥探宝器,甚至重复田氏代齐故事。
但扶苏思索良久后,觉得这并非上上之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