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扶苏应该在去往辽东路上吧。然而他要面对情况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在短时间内,扶苏必须在杨端和指导下,认识手下都尉们,进而解他们才干:谁可靠,谁冒进,谁胆小,将他们放在合适位置上。这是考验用人之能。
盛夏时节,大军出征,抵达箕子朝鲜后,扶苏要学会如何对待这个边境小国。当然也可以路打过去,但最好选择,是恩威并施,逼迫朝鲜服从,让秦军通过,并提供衣食,毕竟此朝鲜非后世朝鲜,乃是殷商后裔,华夏脉。这是考验外交手腕。
到沧海,面对曾参与刺杀秦始皇小邦,面对流亡反秦人士,皇帝命令是:屠之!能否狠下心来,执行秦始皇意志,残酷毁灭那些“叛贼”,也是项考验。
以上几点,若扶苏统统都能通过,或能洗刷自己给秦始皇留
“监军只需要监督粮秣,监督主将,不需要做出决断,对扶苏而言,并非什难事。”
“但作为主将就不样,那可是将几万条人命攒在手里,远征异域,会遇到无数艰难险阻,让人焦头烂额,需要临时决断,必须时刻考虑大军利弊。”
黑夫带过偏师,也当过主将,当然知道其中难处。
尤其是,为将者,要收起自己仁慈之心,慈不掌兵,若对士卒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别说打仗,每天按时行军都难。
而有时候,主将决断,会让让部分人生,而让另部分人死,所以必须硬下心肠,懂得取舍。
,让秦始皇十分恼火。
在秦始皇看来,鹰,当翱翔于天,不可世,目越千里,统御全局,可扶苏呢?目光却悲天悯地看着地上鸡鸭小雀,甚至将心比心,这样人,岂能治国?
于是,就像老鹰将雏鹰推下悬崖般,这次任将,是秦始皇作为父亲,给儿子扶苏最后试炼!
他仿佛在说:“好啊,你小子天天在朕耳边逼逼,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你行,你来!”
说着,就脚把扶苏踹出窝!
若对敌人心慈手软,可能会放虎归山,反受其咎,甚至全军覆没。
“陛下或许是希望,公子扶苏在手握权力,肩膀上担过责任和人命后,能学会去仁,识利,能做决断取舍。”
也是巧,这次历史上本不该有东北之役,确实是再好不过试炼副本。
考验不仅是扶苏心性,还有三点。
“用人之能,外交手腕,还有对待叛逆态度……”
扶苏这会也脸懵逼,却不得不前往荒芜北疆,做件全然陌生事。
是有些好笑,但黑夫想想就笑不出来,用几万条人命,给儿子试手,也太过儿戏,但这做事风格,确很秦始皇。
更何况,还加杨端和、黑夫前后两个保险,最糟情况,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当然,这只是黑夫猜测,但他觉得,与皇帝想法,大概相差不大。
他还对妻子解释监军和主将不同之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