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重率;亦即,对于杀人这样罪大恶极行为,其代价必须是探触到社会道德伦理最深处身心双重刑罚,这时就不得不用到“歧视罚”。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在小说末尾,直贵赫然发现这种惩罚甚至会波及尚在成长中女儿,于是最终不惜与哥哥断绝血脉联系,以逃脱充斥歧视世界,从而获得自己新生。揭示看似轻、实则重“歧视罚”之存在及其合理性,《信》这本书主题兴许就是如此吧。
◎“彼此,都很漫长啊!”
国古代常用“诗眼”来指称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个字;既然如此,部小说中最精彩传神个字,则可以称之为“文眼”。而就《信》来说,它“文眼”毋庸置疑便是“信”字。
基本上,信是连缀全书重要情节、制造波动和转折超级道具。直贵几乎每次人生嬗变,都因缘际会来自封书信催化——
首先,正是刚志第封信,告诉直贵其杀人罪行动机和细节。如果不是哥哥有着“长兄如父”传统观念和自己有利用切可能条件抚养直贵读完大学义务,他就不会将绪方老人家作为最理想行窃目标。而若非刚志对于弟弟喜欢吃糖炒栗子错误记忆,他也不会重返犯罪现场,犯下那连串错误,撩拨起延荡生悲剧宿命涟漪。对于刚志来说,弟弟就是整个世界;而信纸作为解这个世界变化唯自由出口,成其传达心意管道,家书承载他确认自身存在意义小小希望。当然,他这种亲情表达,却反而造成弟弟苦恼,个痴狂亲情动机和无奈错置记忆之后,直贵不得不面对开始逆转、崩坏人生。
其次,正是刚志又封信,重新勾起直贵求学若渴心绪。曾经蹲过监狱仓田,凑巧看到信上樱花图章,于是发现直贵还有个服刑哥哥隐私。非是如此,他们俩便不会“不打不相识”,直贵也没有机会来帮助仓田进行数学辅导,更不会有后来在摞教科书中宣传手册上收获“函授教育上大学”这途径。在这个节点上,信作用展露无遗,因为从后文来看,直贵遇到寺尾并经此激活自己音乐才华,进而遭遇人生又大挫折,都是基于这封信蝴蝶效应。
再次,正是刚志再封信,直接缔造直贵爱情幻灭。本来,尽管前有朝美父母漠视和不屑,后有“恋爱竞争者”孝文蔑视和威胁,但由于朝美本人坚决态度,似乎直贵升入上流社会美梦还绝非渺不可及。可惜是,信碰巧出现,在易手览阅之后,情势立转。那瞬间,诚如该书改编电影《手纸》中,小田和正所唱那样:“还没完结爱情却已然断绝,就像走到生命尽头……心在哭泣,难以言喻。用可笑理由欺骗自己,接受这样借口。可梦想已经消失……心在悔恨,难以言喻……”东野圭吾这本书最令读者心折个场景,便是此处。作者点出最让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