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可能是因为江南十月小阳春缘故,场初冬小雨之后,非但没有降温,反而有些气候和煦感觉,这种时候,随着大会正式召开,西湖畔诸位热情不免更加筹。
第日时候,很多都是集体上书,而这种集体上书却很有意思多以地域来划分,通常是个州郡内宿老名士带头,而上书形式也都文采飞扬整篇文章,但细细看内容,却多是些老生常谈甚至于大同小异东西。
第条定是要赵官家亲贤臣远小人,接下来定是要厚德载物,定崇俭去奢,定要广开言路,定要善待百姓,定要兄友弟恭……
这当然都是很正确建议,但每当赵官家当面认真问他们谁是贤臣谁是小人时,他们却往往表现塌糊涂……最少半以上人是怯场,当面把文书交上去以后就在赵官家和三位相公跟前摇摇欲坠,开口就口吃语塞;而即便是另半能维持姿态回答问题体面人士,也多在说几个名声比较好大臣后变得顾左右而言他。
开什玩笑?
经历三天猪肉涨价之后,西湖问政大会正式开始。
而因为杭州古称武林,当今天子又是建炎天子,所以这次大会早在长达三日东坡肉涨价风潮中便已得个诨名,唤做建炎武林大会。
但不管叫什名,都不耽误西湖时人头攒动,士民百姓踊跃至极,以至于始作俑者赵官家都有些惊愕。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原因简单到不言自明,那就是虽然南方地区顶尖士大夫迭出,可那只是这些士大夫个人成就,却不耽误自古以来南方作为个整体就直处于政治洼地,南方群体从地域上而言就天然处于政治劣势。
与之类似,还有蜀地,而江之隔两淮,政治地位就要高上很多。
虽
这种情况,从大宋建立开始就很明显,彼时作为被征服南方开始就是统治者天然不信任区域。等到靖康之后,建炎天子首开问政风潮,大幅度让渡皇权,宰执与六部九卿实权大大增加,公阁、秘阁成员政治地位渐渐竖立,太学问政也已经成为国之重事,而南方依然因为远离首都,跟这些事情无法搭边,这就产生种强烈政治疏离感与政治饥渴感。
与此同时,偏偏经历靖康之变后,两河俱失,中原、关西、京东俱损,南方在国家内部重要程度变相大幅度提升,而且国家还需要北伐,这就更需要南方财力物力支持。
这种情况下,矛盾也自然就出来。
而这个矛盾也正是南方士大夫群体渐渐跟失意道学、赋闲下野*员合流个基本背景……按照大家理解,赵官家此番南下,就是为化解这个矛盾。
所谓政治协商大会,就目前来看,无疑是仿照着太学问政这个成例搞出来个化解矛盾好方法,最起码形式走对。反对派嘛,也是少数,大家本意上还是心向朝廷和陛下,把江南抖抖,团结起建制派,局面还是大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