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这位官家又持铁锏将玉玺当众击碎,不顾三位太后五位相公惊疑,当面挽手相告面色惨白潘贵妃,万事无碍,此生绝不负明道宫相随之恩义,否则决绝如此玺。
稍缓,就在潘妃泪水涟涟之时,赵玖复又当场向三位太后请旨,以公相吕好问代传,当场削去潘贵妃贵妃号,降回贤妃。
五位相公离去,将消息粉饰番,公布出来,朝野时欢腾,皆称官家圣明,使后宫调和,天下安定。
后宫调和跟天下安定有什关系不好说,但事实上就是,在后宫不稳定因素,bao露之前,整个天下就已经有那种隐隐约约安定繁盛之态……这点,似乎并没有因为出这档子事情而发生改变,刑部尚书马伸回到朝中醒悟自己是被支开后也只是发作番,没有什实质乱子。
建炎八年春天,天下平平稳稳,大局在望,似乎只等着再过两三年,朝廷积攒够财货军需,便可大举北伐,成不世之功……最起码表面如此。
成那个掌握切官家。
翌日,蔡懋擢为翰林学士,刑部尚书马伸被加差遣,巡视京西春耕。
又过三日,随着依附蔡懋人越来越多,隐隐有风声传来,潘贵妃开始明显惶恐,不知所措。
所幸,赵官家几乎每日都宿在潘妃宫中,这让后者多少有些宽慰。
十日后,月下旬,天气渐暖,整日除射箭、听情报便是写原学文章赵官家眼见潘妃情绪波动激烈,不愿拖延,便干脆以天气为由,迫不及待地让杨沂中发动起来。
只能说,蔡懋升迁,以及官家有意无意暧昧态度,再加上所谓立嫡以长,那个鼓吹皇长子小集团已经很厚实……而这些人却是次蹴鞠赛后被御前班直网打尽,凡七十余人,五十余家,八成都是扬州归来旧人,尽数以离间皇室,图谋不轨之名下狱,旋即被开封府审定,蔡懋斩立决,其余尽数流放抄家。
前后得钱两百余万贯。
而这其中,数十万贯国债文牒,则依然如旧例发还妇孺。
此案之后,元佑太后时惊恐,几乎便要自请去尊号,却不料赵官家早早带着潘贵妃前来问安,并邀请其余两位太后、公相吕好问,以及四位宰执前来,待三位太后、五位相公齐至,赵官家当场出示那日所得玉玺,言明此事原委,俱告与太后无关,乃是蔡懋小人,为求利禄,借太子投机,而潘贵妃愚蠢为人利用所致。
官家说这般直白,其余两位太后又力劝说,元佑太后方才稍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