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珣不由心中微动,继而敛容。
“而臣与关镇东多年相知,若臣去青州以作其人后任,则必可保青州无虞,也能让关镇东得以放心身后,施展将才于前线。”言至此处,审配便在堂上大礼相拜。“臣知道,即为左相,至贵也,臣也常常想,昔日随殿下渡河至襄平时,何曾会想过有今日之贵?而既然享此大权至贵,便当谨慎为事,不负殿下厚恩,尤其是不该再求军权,唯独关镇东性格太傲,非臣这个多年故旧,恐无人能相制……所以,臣愿辞去左相,以正视听!”
堂中除十位重臣之外,只有些记录、戍卫义从而已,人开口,其余人自然噤声,所以旦无人说话本就安静到种鸦雀无声地步。
然而审配此举,却似乎让大堂上寂静更上个层次。
正是落下根针也能听到地步。
想,便也皆不再多言。
而稍顿之后,左相审配忽然上前:“殿下,三月春末,有十数大学生得过春日射科取策,但无论所射科目分别,皆求从军……”
“都谁呀?”公孙珣不以为意。“既然求战,何妨许之?”
“别人倒也罢,唯独今科明经第司马懿年方十八,自称十九,犹未加冠;然后文学第王粲王仲宣虽然加冠,却身体瘦弱……”
“都许。”公孙珣听到半便不由撇嘴道。“既然都如此渴求建功立业,何妨成全,让王粲随行王象学做军中文字。至于司马懿,便许他加冠从军为……徐晃部队率,然后给他取字,反正必然是仲达嘛……只是不晓得他家里兄弟八个,伯仲叔季和最小必然是幼达外,其余三人该叫什!”
不过这种寂静只持续片刻,公孙珣便站起身来,上前扶起审配:“凡十八载,正南任事之果敢依然如旧,并不为今日功成名就而变,这是幸事……为制度计,你请辞左相之事准,但正南居青州为云长坐镇之时,此位必然空悬以待君归。”
堂中诸人随审配起,齐齐下拜。
……
“建安六年,本朝太祖称燕公建制方数月,中原将起大战,左相审配以青州牧关羽刚傲,请辞出青州为辅。太祖叹之,握其手而对:‘凡相识十八载,固知正南敢任事也,以制度计,许辞,然左相之位当空悬以待君归。’后以冀州牧董昭代行左相事,昭大喜,其弟董访惑之:‘左相固审正南所属,战事起,兄劳其事,然殊无所得,何喜也?’昭嗤曰:‘燕公固知审正南十八载敢任事,吾
堂中十位重臣不由再笑,唯独审配笑完之后依旧欲言又止。
“正南有话便说。”公孙珣愈发不以为意。“做相国,反而与生分吗?”
“殿下!”审配稍作思量,却是昂首以对。“臣也想仿效这两位从军上前线……”
堂中其余几位相国和董昭登时肃然,公孙珣却哑然失笑。
“臣以为镇东将军虽然将才卓异,乃是少见之通才,但其人为人刚傲,对上徐州些无名小辈,说不得便会大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