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天下可怜人太多,并不差他个,而汉室天子却只有他人,公孙珣也不会因此便下不去手罢。
只能说生于此帝王家衰落之时,还想如何呢?
但不管怎样,等到繁忙秋收之后,八月十五这日,清理长安朝堂、换上公孙瓒主导全城防务后,公孙珣终于还是继续自己‘伐蜀大计’——这日,其人婉拒天子节杖,也婉拒公卿相送,只率以白马义从为首万余邺下精锐与徐荣部起启程,径直离开长安向西而去,准备移镇陈仓,静候刘焉倒戈卸甲来降。
等到八月廿三日,长安城内更是得到确切消息,说是卫将军本人率白马义从、赵云部、徐荣部约万余精锐,连同军师贾诩、戏忠,已经正式入驻关中最西面重镇陈仓
在册。
怎说呢?
这些人事安排,和那个学习纪律小册子,不懂得人自然不懂,不知人自然不知,可在真正权力者眼中,卫将军清洗长安,或者说清洗天子身侧新兴力量姿态未免太过直接。
当然,董承事算是让卫将军抓到把柄,事到如今倒也不好多说什……实际上,此时长安公卿中又兴起另外些传言,说是自古以来权臣行废立事之时多用年幼宗室,其实并不是因为天子年幼便于控制,而是说天子既然年幼则不免行事幼稚、急躁,容易露出破绽,然后被反制。
平心而论,这话其实是很有道理,只是此时说来未免有推卸责任意思,尤其是此时天子日子已经不好过到极致。
想想也是,抛开什学习纪律不谈,只从人伦角度来看,这位少年天子生下来就没母亲,幼年又呼啦啦没父亲、祖母、嫡母、哥哥,只剩个舅舅、两个表哥算是至亲。而如今,好不容易长到十五六岁,成婚多两个姻亲,结果转眼他舅舅就和两个刚刚认下岳丈全家起死掉,便是仅剩两个表哥也都坚持离去,死活不愿留在长安。
父族、母族、妻族俱丧,唯二亲人也弃他而去,宫中宛如监牢,所谓孤家寡人四字绝非虚妄之语。
这种事情,摊到个普通少年身上说不定早就崩溃,而这位少年天子能够在事发当日及时派出宦官发中旨营救(虽然失败),事后又忍痛送走自家两位表兄,继而在随后清洗中直保持某种沉默,也只能说,真如大家所言,其人确实聪明睿智,着实不凡。
其实,事后数日内,面对着公孙珣屡次隔空下令,公卿们为名正言顺,更是为稳定人心,曾再要求卫将军进未央宫见次天子、视察次尚书台,最好再主持召开次正式大朝会,以此来作出和解政治表态。但这些请求,全都被公孙珣以‘事至于此,不忍见天子’为理由给否决……这个借口,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并没有说谎。
因为从公孙珣非政治动物那个角度来看,这个少年天子,除他是汉室天子,是灵帝儿子外,其实也只是个可怜人罢,他是真不忍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