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算,卫将军公孙珣以天子束发读书,不可缺近从之人为名,面指定刘虞、杨彪、士孙瑞三人为帝师之余,面又强行为天子补充四名侍中、侍郎,却清色河北出身,还有两个干脆是义从转业……至于其余二人,个叫关靖,个叫王门。
与此同时,卫尉公孙瓒因为董承之乱中出色表现,得以加后将军,总领长安卫戍事、治安事、朝中纲纪事,考虑到之前分州之策后原本地位特殊司隶校尉职就此消失,钟繇也出任御史中丞,故公孙伯圭此时职责不问便知!
最后,公孙珣居然还以刘虞等三名帝师名义,给天子下达个‘学习纪律’类手册,要求天子不得擅自接见外臣,不得擅自索要非经书以外文书,不得擅自派遣宦官、侍从出入未央宫,便是召见侍中、侍郎等近臣,也要由虎贲中郎将京泽监管,并记录
发生在建安五年七月末长安城内这场骚乱,最终被定性为军事政变,主谋者乃是小天子周边最亲近三名外戚,图谋对象乃是拥有绝对执政权卫将军公孙珣,结局自然是因为有人告发而以外戚全面失败告终。
事情大略过程被写进公文中,以七品*员可阅权限发往河北九州,同时长安城内也贴出安民告示,稍作安抚……公告内容合情合理,无可辩驳。
毕竟,全天下都知道这三人有足够动机,而且董承这厮当日闹出动静实在是太大,北阙大街上血迹冲洗四五日都还洗不干净,最后还是靠场雨才勉强恢复旧貌,长安城内士民百姓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更不用提,在如今纸张普及情况下,有文化*员们写日记越来越多,书信也愈发频繁,而这次事情作为五六年来长安城中最大件突发流血事件,长安城内许多官吏都在自己日记里或送往挚友、家人处信件中,提及到此事……抛开关于出首者疑问、王允与王斌二选、公卿与卫将军对峙与妥协这些注定会因为立场而引起争议东西外,绝大部分人都将责任认定到董承身上。
没办法,谁让这厮只是个西凉兵头子呢?而且还败。
不过,事情注定不会就此结,该有回响总是不会少。
七月底、八月初,长安城内连续发布大量人事任命与调整:
明显是由于‘伐蜀’需求,益州成都县出身中散大夫赵谦登上三公之位,补上皇甫嵩离任后空出司徒,并由其人主持起针对蜀地*员官方劝降工作……很多人对此艳羡不已,因为从讨董之后,长安政局格外稳定,三公再也不是遇到次地震便要离任招牌官,偏偏长安城内渴望借此迈入公族世族大臣们又很多。
毕竟嘛,此时汉廷似乎也就是这点东西。
除此之外,侍中刘诞,黄门侍郎盖顺、傅干,也明显是因为出身缘故,纷纷被征入军中,参与预备‘伐蜀’之策,天子原本亲自参与选定十二位近臣时间空出不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