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对,但也不参与。
不过,抛开这些中下层影响不说,对于明白人而言,却是公孙氏与袁氏、北地联军与关东联军,终于在讨董之后彻底撕开面皮,公开决裂!
实际上,随着诏书下达,二袁也开始公开发布榜文,指责公孙珣、公孙瓒为逆贼,公孙氏图谋不轨,欲取汉室而代之,并号召天下人共讨公孙氏。
这当然也是胡扯,而且那些中立实力派人士
建安元年春,天下诸侯在全线,bao动之余其实都还是残存着最后丝理性。
春耕期间外交、筹划其实恰恰说明他们都把真正出动部队大规模军事动作放在春耕之后……袁绍、袁术如此,公孙珣、公孙瓒如此,刘表、刘备也是如此。
尤其是刘玄德,其人手上兵马乃是三千丹阳募兵,又有陶谦隐隐在后面提供钱粮,明明是有机会抢攻九江,却还是停在淮河畔并主动上疏长安,这不仅是种政治表态,更是考量到春耕在即,不愿意用脱产士兵去破坏九江最基本农业生产。
平心而论,这种人,哪怕是即将与之敌对九江人,又怎会不喜欢呢?更不用说立场本就偏颇张昭张子布。其人眼见着刘备在淮河畔不能轻动,便放弃往江东避难打算,反而主动留在符离替刘备打理起后方。
而张昭此人,乃是徐州等名士,其人既投刘备,便引得徐州、豫州、扬州等地士子纷纷正视起那位只有区区六县刘豫州。
然而,士人们总是习惯性犹豫与谨慎,这和武人雷厉风行作风形成鲜明对比。
早在春耕未结束时候,信使便往来不绝,卫将军公孙珣在长安家独大,其人立场分明,姿态果决,干脆利索否决某些朝臣‘调解’建议,直接以小皇帝名义从尚书台发出旨意传令天下——袁绍、袁术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凡汉室子民人人共讨之,有得二人首级者,无论死活,皆封万户侯!
话说,中枢通缉二袁不是第次,董卓也通缉过,而且如今二袁加起直接统治地域和人口足足有天下三分之,眯着眼睛吹牛把扬州那种地方划拉进来说是半分天下也不是不行,所以没人指望这封御令能够真如何如何。
但是话说回来,卫将军公孙珣又不是董卓那种靠兵变上位人,也没什格外残,bao以至于动摇天下人心举止,恰恰相反,他是讨董功臣,是天下人尽皆知辅政将军,所以他是能够将汉室残余影响力调度起来……而这个天下,虽然事实上群雄割据,但所有人理论上依旧是汉室臣子,要用汉室名号来做事情;而且这个天下还残存着大量深受儒家影响忠臣士子;与此同时,很多基层吏民、百姓对于大局并不太懂,却是知道圣旨二字含义。
因此,诏书出,不要说袁术,就连袁绍那里分明已经亲自委任地方长吏,并模仿公孙珣设计车骑将军幕府,却还是有不少不愿意担上汉贼二字人,纷纷下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