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三者互相对立,已经纠缠小半年,但只要他们不耽误公事,公孙珣也懒得管他们私下如何。
最后,至于说这件事情起因,也就是所谓关西本土士人担忧卫将军不给他们官做,说实话,公孙珣也不是很在意。
原因很简单。
首先,公孙珣并不准备惯着这些人,如果昌平来这些人确实能够有效填充幕府、中枢以及三辅河东这些地方上官缺,那他没理由不用自己子弟兵。
不然呢,真要他个卫将军三请四请去找什名士?你是姓诸葛还是姓荀?
杨修和法正互殴除让公孙大娘看个乐子外,其实什都算不。
毕竟嘛,两个束发少年互殴而已,而且个确实嘴贱,个确实心眼小……公孙大娘都说,十五见老,这俩人到死恐怕都改不这毛病。
至于说义从内部团结?
对不起,没这说法。
或者说,公孙珣白马义从作为个前途远大半军事半政治组织,在第次扩大以后便已经是公认派系林立,等到公孙珣成为名真正可以予以这些人大前途强力人士后,这种斗争便干脆流于表面:
其次,公孙珣也并没有准备操之过急,立即在三辅搞什科举试点并废除察举制之类……因为这个问题可能比度田都要敏感,毕竟嘛,度田侵犯是豪强经济利益;而废掉废除察举制是对掌握政治特权世族以及天下所有士人巨大精神冲击。
所以还是那句话,需要巨
譬如说,当初讨伐黄巾时候,魏越就曾经代表着雁门出身义从们对公孙珣大批招纳冀州军人入白马义从而感到‘不安’,只不过在吕范那儿就被瞪回去而已。
后来韩当、魏越、成廉这批人都成气候出来,白马义从中便是幽州本土势力家独大,所谓田畴、田豫、文则、焦触、张南、杨开,老旧,世族寒门良家子,有个算个,全都是幽州本土人士,外加浓厚昌平色彩,以至于其他籍贯人不免受到排挤。
而好不容易场讨董大战,大家算是并肩浴血,扫除多余隔阂,却又面对着场新人员轮换——二田之外,加上赵云、文则、杨开纷纷提拔外放,然后白马义从随即迎来大批公卿子弟与关西子弟。
正因为如此,这次义从中干脆出现三足鼎立局面……贾逵和他河东小伙伴们来再晚那也是讨董前老资格,所以很快受到义从中剩余幽并籍贯老兵支持,颇有超然感觉;而公卿子弟就更不用说,他们本身就是作为个完整团体从小皇帝身边搬过来,按照家门、父辈声望自有自生态,不过由于刘璋这个人确实老实点,所以更年轻杨修反而成为领袖;至于其余关西新人,包括部分凉州人质,看起来既没资历也没家门,法正和孟达更是被人嘲笑偏门出身,可谁让张既、庞德这文武、三辅西凉是卫将军钦点两个白马义从新首领呢?
县官不如现管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