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师根究天人之道,无意于宦途之上。不过教书传道,亦是为国作育英才。”韩冈本人站在这里,当然就是最好证据。“近闻经义局编修经书,直追经义本源,改汉唐旧释。韩冈不才,愿以身保家师入经义局,无论删定修纂,注疏释义,当不辱于朝廷,不愧于陛下。”
机缘巧合,赵顼提到张载。韩冈便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要推举张载入朝,就算不能为官,也要在最近就要成立经义局中占个位置。
虽然韩冈马上就要与王安石女儿成亲,而方才说话,也是尽可能地帮着新党。不过在学术上,他就不可能站在王安石那边。道德虽然好,但要是让气学无法登于朝堂之上,韩冈就不能认同。在这点上,他绝不会妥协!
赵顼则是沉吟着,时竟无法决断。
就家可以卖。若是放在战国、乱世,这样付出可留不下人才。
做五六年皇帝,赵顼早就明白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地忠心于自己。要想臣子继续为国效力,必须给予恰当回报。这是维护家国稳定必须要遵守基本规则。而将有才能臣子放到合适位置上,也必然可以得到最好回报。
只是要给韩冈合适回报却很难。
到朝官这级,本官品级高低已经不是很重要。就如王安石,现在才是正三品礼部侍郎,远不如在外面任州官文彦博、韩琦等人,可谁能说他不是礼绝百僚宰相?
重要是资序!
而韩冈资序实在太浅。做官时间,满打满算才三年。想在朝中用以要职,冠以“权发遣”头衔,都还差两级。
当初王安石设立三司条例司,吕惠卿、曾布、章惇等人遽升高位。可他们被人称为新进时候,其实已经做十来年官,进士资格都熬老。想把才三年资历韩冈安排在高位上,在河湟很容易,在其他地区就难,而在朝中更是难上加难。
有功不赏,当然是有失公正。可将资序不到者提至高位,日后却必然会有人援此为例。到时候,功劳什就不会有人提,只会看到入官三年就可以晋为朝堂中高官显宦。
但这件事没必要跟韩冈本人说,等琼林苑结束之后,跟王安石商量下,再提也不迟。
“卿家可多多请对,朕也欲常见卿家。”廷对终于还是到结束时候,赵顼最后对韩冈嘱咐着,颇有依依不舍样子,“当初张载在京城时候,朕曾对他这说过,可惜他很快就请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