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高兴地说:“随便说说,哪里就算得数!”
曾国藩记起前几个月决定兴建贡院时,有个李老头子说要带着儿子、孙子、祖孙三代起应试事,遂问李鸿章:“有父子、祖孙起来吗?”
“有。”李鸿章回答,“父子结伴而来,有两百多家,祖孙三代来,也有八家。刚才说鲁光羲,就是祖孙三代起来,孙子也有二十多岁。
“好
众人都点头称是。
万启琛说:“七十八岁应乡试,诚难能可贵,但也还不是最老。乾隆丙辰科,刘起振七十九中乡举,八十入翰苑。嘉庆丙辰科,王严八十六中乡举,未及次年会试便死。这都是士林美谈。”
赵烈文说:“你说还不算老。乾隆己未科,广东番禺王健寒九十九岁尚应乡试,握笔为文,挥洒自如。翁方纲曾以诗记之。”
大家都惊诧不已。
“那末,最小多大年纪呢?”曾国藩又问。
味。”彭寿颐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种难耐欲望。
“少荃,听说松江鲈鱼以四鳃著名,真有这事吗?”曾国藩虽然向喜欢吃鱼,但这几个月在金陵既忙又忧,还没有想起要品尝下名扬海内四鳃松江鲈鱼。
“确是四鳃。”李鸿章以行家口气答道。他比老师会生活,既要事业,也要享受。“只是有两个鳃大点,有两个鳃小点。明日门生叫人送几尾到衙门去,恩师可亲眼验看。”
“要得,明日多送几尾,叫衙门里师爷都尝尝。”向来不受馈赠曾国藩,难得有这样爽快时候,“不过,李中丞,倒是听说,松江鲈鱼要出美味,还得靠蜀中姜不可。你备蜀姜吗?”赵烈文向李鸿章发难。
“这个就不懂,不知厨子备没有。倘若没有蜀姜,还请惠甫多多包涵,勿在两位主考面前点破哟!”李鸿章话又引起片笑声。
“最小十七岁。”李鸿章答。
“哦。”曾国藩点点头,说,“据说朱文正公也是十七岁中乡举,座师阿文勤公夸他年虽少,魄力大。”
万启琛说:“诸位听清吗?爵相方才用是‘也是’两个字,这可是个吉兆,小家伙今科定然会中举。李中丞,你记得他名字吗?”
“他叫陆宇安。”李鸿章说,“因为是敝同邑,所以记得。”
众人都说:“好,们都记住,放榜时注意看,想必这陆宇安今科必中无疑。”
“少荃,今科乡试士子年纪最大是多少岁?”笑过之后,曾国藩问。
“万九千八百六十九名士子中,年纪最大是江苏如皋籍鲁光羲,今年七十八岁。”李鸿章答。
众人片赞叹声。
“难得!如此高龄,尚能临场应试。”曾国藩想起自己才五十四岁,便眼花齿落,已近老态,不禁对这个老士子发出由衷赞叹。“三场完毕之后,们都去看看他,以示鼓励。
倘若真中,让他戴着大红花,在闹市中接受大家对他恭贺,耀耀几十年来寒窗苦读、老来遂志光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