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长沙城内戥子桥陶公馆门前,来队士兵,为首戈什哈对门房说:“相烦转告陶公子,抚台大人有封急信给他。”
门房不敢怠慢,把来人迎进客厅,献茶后,立即把信送进内室,交给陶桄。
陶桄是前两江总督陶澍独生儿子,左宗棠女婿,原籍安化小淹,这时正寓居长沙。说起陶、左两人结儿女姻亲这桩事来,真是段佳话。
陶澍少年得志,功名顺遂,二十五岁便中进士,以后历任地方要职,晚年做到两江总督。在任期间,救荒治淮,疏浚河湖,首开海运,改革盐政,是道光年间代名宦。他多次微服私访民间,秉公处理命案。在湖南老家,士人对陶澍极为崇拜。与陶澍比起来,左宗棠地位就差得太远。左宗棠二十岁中举后,会试蹭蹬。第次报罢。第二次已被取为第十五名,但因湖南多中名,便把他名字刷下来,补上湖北名,仅把他取为誉录。左宗棠不屑于当个区区抄写员,拂袖南归,在家努力钻研史地、荒政、盐政等经世之学。道光十七年,左宗棠主讲醴陵渌江书院。这年,陶澍总督两江,到江西阅兵,顺路回家省墓,经过醴陵。县令请左宗棠为陶澍下榻之处撰写楹联。左宗棠笔走龙蛇,瞬时挥就:“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副对联,既表达故乡人对陶澍景仰和欢迎,又道出陶澍生中最引为得意段经历:道光十五年十月底,道光皇帝在乾清宫十四次召见陶澍,并亲笔为其幼年读书“印心石屋”题匾。这件事,陶澍认为是旷代之荣。当时陶澍见这副对联,激赏不已,立即把左宗棠请来,满口称赞。左宗棠本仰慕陶澍,他肚子经世济民想法,平日恨无处倾吐。这下见陶澍,巴不得全部倒出。于是半是请教,半是显示,从学问谈到国事,从盐政谈到海运,足足与陶澍畅谈夜。陶澍为家乡有这样不凡之材而十分高兴。
那年陶澍五十九岁,左宗棠才二十六岁。陶澍认定左宗棠日后前程会超过自己,竟不顾相差三十几岁而与之订忘年交。
第二年,左宗棠第三次会试报罢。陶澍时已重病在身,再邀请他到江宁去,要以大事相托。南归时,左宗棠绕道到江宁。陶澍知自己不久人世,以尚在髫龄独子陶桄托付左宗棠,并主动提出与之联儿女姻。左宗棠认为自己无论从地位,还是从辈分来说,都不能与陶家联姻,坚执不肯。陶澍握住左宗棠手,说:“三十年后,你地位必在之上。
宦游大半生,还没见过超越你人,请再莫推脱。死之后,桄儿便如同你亲生儿子,若能教之成才,不辱陶氏家风,则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不独桄儿托付给你,内子不敏,家事也全托付给你。”
左宗棠异常感激陶澍知己之恩,说:“制台放心。既然如此,左宗棠今生当为教公子成才而竭尽心力。已经会试三次,看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