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有劳左丞相。”
事情就这决定。原因之是陈宜中就算留在行宫之中,也无事可做。
政事方面有陆秀夫,军事方面有张世杰,宫中则有杨亮节分别处理切之事务。陈宜中根本没什发言机会,枯坐时候相当多。至少让他在外交上出点力也好。
陈宜中本人亦无丝毫不悦。行宫之内没有他容身之地。在他慢慢地体会到从福州离开之文天祥心境时,能够得到前往占城这样机会,反而是值得高兴件事情。
只不过,他实在不愿意听到“这艰苦时期里,那个人又潜逃”批评。别人会以这样眼光看他也是因为有前例可鉴,他无法去憎恨别人。然而对于陈宜中而言,实在不想再次受到误解。
端宗皇帝和卫王之身边,对于他们拥有深厚个人情感。他无法像文天祥样,在某种意义之上对于抽象式国家和朝廷当成种理念地来为其效忠。无论如何,他都得拯救这两名小童免于受到元军魔手摧残。
不但土地狭小,港口也不大。就长期而言也没有处适合建造行宫地点。元军来袭似乎越来越见紧迫。不立即选定建置行宫之地是不行。
“总之先往崖山移动吧。那里是个天然要塞,而且从海陆两面都很容易防御敌军。”
张世杰如此主张,其他大臣们都相当赞同。然而崖山总归不是长久性之根据地,因此陆秀夫同时提出将行官迁至海外案,并说道:
“想占城应该是个合适地方。”
“会尽可能早日回来。请你让大家事先做好准备,以便随时都能够率领船队出发到占城去。”
“知道。希望你早日传回佳音。”
陆秀夫和杨亮节异口同声地回答。
杨太后之许可也简单地颁布下来。对她而言,最值得信赖莫过于陆秀夫、张世杰、杨亮节,若是送三人之中
占城是位于越南南部个国家,自古以来透过海陆和中华帝国之关系相当深远。南宋首都临安府也常有占城之外交使节、留学生以及商人来访。从广州循海路大约十天左右就可抵达占城首都占婆城。
占城在文化方面受印度之影响也相当强,同时信仰佛教和印度教,文字上亦采用梵文。他们在中国南北朝时代势力很强,甚至曾经进犯中国本土。刘宋王朝之将军檀和之以及隋朝之将军刘方都曾经讨伐过这个地方而威名远播。
“向占城借地之后将行宫迁移过去,接着在那个地方把兵养好话,相信不久之后定能够夺回本土。不如先派遣使者与占城王室交涉,大家以为如何。”
这样意见之所以能够被归纳出来,主要是因为跨海与诸外国交流对于这个时代宋人而言并非什稀奇之事。不论是杭州临安府或者是泉州,随处都可见到不少外国人。宋、尤其南宋,原本就是个开放于全世界海上通商国家。
重臣之中,陈宜中由于曾经照顾过从占城前来留学之王族,所以和对方关系较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