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逃走如何?”
“逃走?”
陈宜中诧异地望向友人,只见刘声伯浅浅笑。
“你虽不好无益之流血,但是更不愿屈就降伏。如果真如所言,那惟有逃,别无他法。”
刘声伯声调平静和缓,却深刻地传入陈宜中肺腑之中。
般猛烈嘲讽,陈宜中无法反驳,离开宫廷之后,便立刻驱车前往刘声伯之府邸。
从“六君子”时代路辛苦地相互扶持而来刘声伯,应该能够理解陈宜中心情吧。
说到这“六君子”之称号,其所指原本是几个太学学生们。太学是设置于临安府之全国最高学府。凡科举中试将来有机会出任宰相之秀才们,都有资格入学就读。在宋朝,这些学生对于政治方面发言权相当大,因此即使是位高如宰相之丁大全,也免不受到这些学生批判。丁大全为夺取地位陷人于罪、贪图儿媳美色而强行占为已有等等行为,于公于私看来都是极为恶名昭彰之人。
在太学之中,有六名学生对于丁大全之抨击尤其激烈,因此遭到丁大全之逮捕,并且处以流放之刑。陈宜中和刘声伯就是这六人之中两人。当这六个人以带罪之身离开临安府时,群众纷纷对其投以掌声和欢呼。由于丁大全是个风评极差权贵,因此敢正面予以批判这六人,简直有如英雄般受到尊敬。
三年之后,丁大全失势。取而代之正是贾似道。政治手腕远比丁大全来得高明巧妙贾似道,赦免“六君子”,并且将他们召回临安,同时还拔擢其中最优秀陈宜中。
“逃走吗……”
他喃喃自语。如果真无其他方法,这也不失为策。然而,旦做出这样事情,定会受到嘲笑吧。由宋到元,直到后世。
陈宜中叹口气。他顿悟到自己思考之缺陷所在。他经常在找寻最佳方法。这点虽然没什不好,但是他却没办法靠自己之力想出方法,因而总是在寻求他人之意见。
应该还有其他更好办法吧!想到此,他便无法当机立断,并且陷入不厌其烦思考当中,而事态也往往就这地给延误。所谓“优柔寡断”、“袖手旁观
从表面上看来,贾似道可说是陈宜中之大恩人。然而贾似道私心,在陈宜眼里却是清二楚。他只不过是在利用“六君子”人气罢。因此陈宜中对于贾似道从不感恩,甚至在他失势之时也没有半点同情……
“明明知道会给你添麻烦,但是惟有你这地方才能让人感到放松,因此不知不觉地就朝这里来。”
被接待至书房之后,陈宜中对着刘声伯这说道。这是他真心话。不论是宫中还是丞相府,陈宜中根本没有个能够谈心之对象,只能任由情绪低落无法排解。
刘声伯由于病弱之故,而与显达无缘,因此身份远比陈宜中要低微许多,然而两个家族之往来却持续二十年之久。
陈宜中叨叨絮絮地诉说自己立场与苦楚,听完之后刘声伯轻声地回答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