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心中原来有个宏图大愿,要在有生之年,把咱们猫腔,唱到北京城里去,去给皇上和皇太后献艺。师傅要把咱们猫腔唱成国戏,只要咱们猫腔成国戏,大江南北再也不会闹耗子。可惜啊可惜,正当师傅雄心勃勃地想干番大事时,不料想被个*人薅胡须。胡须就是师傅威风就是师傅胆子就是师傅才气就是咱们猫腔魂儿,师傅没胡须就像猫儿没胡须就像公鸡被拔光毛儿就像骏马被剪光尾巴……徒弟啊,师傅万般无奈只好改行开个小茶馆混日子……这正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啊,常使英雄泪满襟!
讲到此时,俺看到那高密知县身体颤抖起来。俺看到小山子眼睛里泪光闪闪。
徒弟啊,咱们猫腔看家戏是《常猫哭灵》,这也是师傅独创第个大戏。每
腔往低腔下滑,就像个人从高坡上往下出溜。还有从河南和山东边界上来公鸡班——他们在每句唱腔后边都要用假嗓子“呕儿”声,好像公鸡打完鸣儿后发出那种声音。这些班子都有乐器伴奏,般是胡琴、笛子,还有唢呐、喇叭。同仁们就把这些乐器拿来给咱们猫腔伴奏。演出效果比干唱那是好多。但师傅是争强好胜之人,不愿意用人家现成东西。这时候,咱这个戏已经有猫腔名字。咱家就想,要想弄出个跟别戏不同戏,就要在这个“猫”上想办法。于是师傅就发明种猫胡,有猫胡之后,猫腔就站住脚。
咱家猫胡与其他胡琴相比,第是大,第二是四根弦子两道弓子,拉起来双声双调,格外地好听。他们胡琴筒子都是用蛇皮蒙,咱们猫胡是用熟过小猫皮蒙。他们胡琴只能拉般调子,咱家猫胡能摹仿出猫叫狗叫驴鸣马嘶小孩子啼哭大闺女嬉笑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天下没有咱家猫胡学不出来声音。猫胡成,咱们猫腔立即就声名远播,高密东北乡再也没有外来野戏地盘。
师傅继发明猫胡之后,又发明猫鼓——用猫皮蒙面小鼓,师傅还画出十几种猫脸谱,有喜猫、怒猫、*猫、忠猫、情猫、怨猫、恨猫、丑猫……是不是可以说:没有俺孙丙,就没有今天猫腔?
“师傅说得对。”小山子说。
当然,俺不是猫腔祖师爷,咱们祖师爷还是常茂。如果说咱们猫腔是棵大树,常茂就是咱们树根。
五
贤弟,十几年前,师傅教过你哪两出戏?
“《鸿门宴》,师傅,”小山子低声说,“还有《追韩信》。”
嗨,贤弟,这些戏,都是师傅从其他剧种偷过来。你可能不知道,师傅为偷艺,曾经混到十几个外地戏班子里去跑过龙套。师傅为学戏,下江南,出山西,过长江,进两广。天下戏没有师傅不会唱,天下行当没有师傅不能扮。师傅就像个蜜蜂,采来百花花粉,酿成咱猫腔这坛好蜜。
“师傅,您是大俊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