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利落。
“陛下,工程勘察而已,铺排太大……”
“老令差矣!”皇帝摇摇手,“天下初定,六国老世族已经有蠢动迹象。顿弱报说,六国都城各有抗拒迁徙之预谋,些老世族已经图谋远遁。当此之时,若有人欲图坏大事,安知不会对老令心怀叵测?如此处置非有意铺排,不得已也。”
“如此,老臣……”郑国想说,可终于没有开口。
三日之后,郑国带着三十名工师,乘着皇帝特赐四马青铜车,在王陵所率千精锐飞骑护卫下隆隆东去。王贲与马兴立即齐头并进:王贲领决通川防,马兴领旧漕渠疏浚。由于两事均不涉水路勘察等新渠路开通,故两人商议后以战事筹划,采取统筹之法:以郡县为本,凡受益之郡县,以郡丞亲率民力施工;王贲马兴各向每郡派出两名水工,各率千军士,督导查验两方工程,均以年为限,务须完工。水事涉及民生,各郡县不敢也不想怠慢,民众则更是无不踊跃赴工。短短两个月内,南北江河之间原野上便哄哄然开始川防河渠大工程。
先说王贲决通川防。
川防者,江河之堤防也。自古江河天成,本无人工堤防。夏商周三代,但有治水都是疏通入流人海,也无筑堤拦水之事。自春秋开始,因王权衰落诸侯分治,便逐渐兴起在各自境内江河修筑堤防。这种堤防在当时主要起两种作用:对于可灌农田之水流,是上游筑堤拦截以断下游他国用水,如“东周欲种稻,西周不放水”两周争斗;在水量丰沛大河大江,则是筑堤拦水以逼向他国为害,或淹没他国农田,或吞噬他国民居。两种川防之中,尤以后者为甚,尤以大河流域为最甚。
由于秦国关中水系相对自成体,又几乎独据渭水全程,故无川防战之事。然自函谷关外开始,与大河相关周、韩、魏、赵、燕、齐,都曾经壅防百川,各以自利,同时为害他国。后世《汉书·沟洫志》曾描述赵魏齐三国段大河堤防战。大河东岸,赵魏两国地势高,齐国地势低下。为防赵魏两国河段洪水淹没本国农田。齐国在距离河岸二十五里处修筑道大堤,从此只要河水大涨,东溢遇到齐国大堤,便西卷回来,反而淹没地势高赵魏农田。赵魏两国不满为甚,会商共同筑起道大堤,也是筑在距离河岸二十五里处,只不过方位不是正对面罢。如此,河水但涨,便在两边堤防间游荡,汛期过,便积起厚厚淤泥,渐渐隆起成为美田。三国民众纷纷进入堤防耕田,无洪水之时除争夺耕田,倒也平安无害。民众为牢固占据耕田,便盖起房子,聚成村落。忽然遇到大洪水时,则冲毁堤防齐淹没,死人无算。于是,三国便在原堤防处后退,再度建起更高堤防以自救,以致堤防渐渐逼近城郭,旦堤防再度被冲毁,大水冲进城里,民众便只能住在水中排水自救,淹死者不计其数。也就是说,处下者不愿让地给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