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在个被“永远背叛”控制种群中,没有任何其他策略可以取胜。们也可以将这种系统称为“双稳态”,而将“永远背叛”作为其中个稳定点,“针锋相对”(或者其他最善良宽容策略组合)为另个稳定点。无论哪方首先在种群中达到数量优势,则将继续保持稳定。
然而,这个数量优势如何量化?个群体中,究竟需要多少“针锋相对”来保证其战胜“永远背叛”?这取决于银行家愿意在这场博弈中付出具体数额。们可以将此概括为个决胜点。如果“针锋相对”可以超过这个决胜点,自然选择便会愈加偏爱“针锋相对”。另方面,如果“永远背叛”超出这个决胜点,自然选择则会更加偏爱它。你也许还记得,们在第十章中斤斤计较者与骗子故事里,也曾与这个决胜点相遇过。
于是,获胜关键显然取决于哪方首先超过决胜点。而且们还需要知道,有时主导种群还会变化,从方变成另方。们假设现有种群已经由“永远背叛”作为主导。少数派“针锋相对”难以互相碰面从而得到共享利益。自然选择于是将该种群推向“永远背叛”极致。只有该种群通过随机转换,使主导方变为“针锋相对”,它才能继续推进“针锋相对”发展,使得所有人都能从银行家(或者自然)处得到利益。然而,种群没有集体意愿,也没有集体意识或目。他们不能控制发展走向。主导方转换只能发生在自然界间接力量作用下。
这种情况如何发生呢?种回答是“运气”。但这个单词只能显示无知。它表示“由些尚未知道、未能分辨方式来决定”。们可以比“运气”做得更好些。们可以想象少数派“针锋相对”个体如何从个实际方法来增加其关键数目,探索“针锋相对”个体如何集合成足够数量,使它们都可以从银行家处得到回报。
这种想法貌似可行,但实际上机会渺茫。这些相似个体如何在个小范围内集合到起?在自然界中,最明显方式是由基因关系——亲属而集合。大多数动物喜欢同自己兄弟姐妹与表亲们,而不是种群中其他成员居住在起。这并不定是出于选择,而是自动跟随种群中“黏性”。这里“黏性”指是任何使个体持续居住于出生地趋势。比如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地区人们都只居住在出生地以外几英里地方(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如此)。因此,亲属小团体们逐渐形成。曾经到访过爱尔兰西海岸个偏远岛,令吃惊是,那里几乎所有人都拥有巨大耳朵。其中原因很难解释为大耳朵适应当地天气(那里岸边风特别大)。这只能是因为岛上大多数居民都是亲缘相近亲属。
基因相近亲属们不仅在面部特征上相似,其他方面也有相近之处。比如,他们会因其基因趋势而互相模仿着采用(或不采用)“针锋相对”。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