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连忙应下,谢过父皇恩旨。
他到京里时候并不早,再过两日便是元旦,随驾看新炮试射日子就在元旦后两天。回到王府之后,他便派人寻来桓凌和两位御史,与他们说要随驾观看新武器之事。
虽然桓凌那天不能去看,不过这炮却是宋时先制出油桶,与杨大人合力造出,他也要勉励桓凌几句——该夸人不在,夸家属也是样。
桓凌心知这东西是后世有兵器,能造出来自然也全是宋时功劳,便不客气地替他接下周王这番夸赞。又向周王提出个请求:“殿下那天见着这兵器效果,可否回来与说说?此物既是时官儿有份制成,想让他也知道自己造出是何等神器。”
周王应道:“这是自然。”
回朝,还有个陕西镇战报,也是引得他亢奋难眠缘故——
兵部左侍郎、陕西巡抚杨荣与汉中知府宋时、汉中卫镇抚周旭偶得种新炮,名曰“飞雷炮”,可射二百步远。而最重要是,这炮筒里射出并非普通开花弹、葡萄弹,而是阔近两寸、厚近寸圆形炸药包。
炸开之后山摇地动,即便避开其火光爆炸也避不开气浪冲击。
杨荣于孤山至花马池大边外、虏寇常偷袭之地埋下几处炮阵,初秋时有虏寇侵边,当地守军从容装药、装引信、炸药包,将虏贼杀得尸骨不全。
这回虽不能再献俘入京,炫耀大郑武功,但这些炮成效斐然,不费兵卒便能杀敌过百。其爆炸威势更甚于枪炮,炸得令虏寇闻风丧胆,不敢轻言南下,甚至有几名靠近边城鞑靼王公主动上书请求内附。
他不仅自己要用心看飞雷炮效力,还趁过年时父皇心情好桓凌求个情,带桓凌道到城外炮军营中试炮。
这趟随行,有兵部尚书、右侍、主掌五军营公侯伯等勋贵,几位年长皇子,甚至还有周王长子,大郑皇长孙。
也是皇孙辈中,唯个被带到炮场。
进得场中,满场目光都停在这位被圣上牵在手中小皇孙身上。皇孙小小年纪,却也似有几分父祖风采,并不见软弱害怕模样,稳稳地抓着祖父手走向场中,看着那几个薄薄白铁皮箍成油桶。
新泰帝摸着桶壁单薄,桶身用厚铁环箍几道,远不及普通
这份军功不光是杨巡抚之功,更少不得汉中知府宋时供油桶、提议以桶为兵器功劳。
汉中府功劳,说到底还不是周王功劳?
虽说他彼时人不在汉中,可这炮听说只是薄铁桶所制,而那薄铁桶正是汉中经济园造物,汉中经济园又是在周王支持下才发展起来……
这份军功,实在也该给周王记份。
待周王回到京中,拜见父皇之后,新泰帝便使人宣旨,将这两份功劳加到他身上,而后亲自挽着他手扶起他来,说道:“如今已是新年,你便留在京中过年再走吧。陕西已将那油桶造‘飞雷炮’送过来,朕已叫兵部安排下去,过几日你陪朕看此炮试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