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年纪轻轻,不知道他拿自家事写稿赚钱用心,只当他是为旱灾早做准备,便将从前参与仪式经验原原本本地告诉他。那祭台怎布置、神像怎抬出摆放、道士怎做科仪、供什香烛、祭品……
桓凌拿笔记下,神色极为严肃,几如马上要依法求雨似。
周王授罢经验,见他如此认真,不由得多问声:“听说宋兄在城中外各处都放气象箱,能报晴雨、测寒温,难不成还能测出明年将有旱灾?”
不,测不出明年将有旱灾。但能兆出们凭着这旱灾祈雨之法,能赚上笔晋江币,换来炼化石油化工秘法。
他合上笔记,朝周王躬躬身,满心欢喜,真诚地谢道:“非为防灾荒,只是下官好奇罢。今日得殿下解惑,下官心中亦有所得,需去实验室验证番,明年殿下便见得到成果。”
也有农学类蒙书,不过内中知识自然比他翻译过来落后,书里还有“腐草为萤”、“鹰化为鸠”、“雀入大水为蛤”之类神怪传说,不如不学。
宋知府如今连年丰收,财大气粗,什都敢想,还敢跟上司说。好在这位上司也不嫌他花钱多,反倒要替他出主意:“也该在教材里写写如何看温度、算风力、辨雨云之类,并细教这些气候变化与庄稼生长关系。寻常人不懂其中用处,记起来就不易入心。”
是呵,直到五百年后现代社会,农业很多时候都得看天吃饭,得多普及点儿正经气象知识。去看试验田时,顺便也看看附近气象站,看那里记录完不完整、准不准确。
时记录看不出什,坚持记个几十上百年,就是后人安排农事、预测灾异种要资料。
都说做件事最好时间是十年前,他现在穿到五百多年前,做什不是最好时间?
他在周王迷惘、惊讶又掺几分崇拜眼神中飘然而去,凭着这本原始资料连写几篇科普短文。他如今写现代文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合发稿格式,写好文章宋时拿过去只须照着输入,不必改动多少,十分省心。
他省下心力就给桓凌做个超长水银温度
这想,他顿时充满干劲,将许多之前因为缺钱、缺人手而没能干起来事重新纳入未来三年计划当中。桓凌虽然没有他这种回到五百年前做事业机遇,却也抓紧做事情第二好时机——
重在当下,想到什立刻就做。
回城之后他就先去车行订两大罐润滑轮轴石脂,拿宋时兑来石油分馏技术文献,面自学面埋头写世情文章,帮着宋时挣些晋江余额。
前些日子他们去看气象站,他恰好有些思路,想写几篇地方官祈雨、祭祀之礼,试试晋江网会不会收。毕竟他从宋时身上看出来,他们那时候*员早不做,甚至也全然不信这些鬼神之事,想来流传到那时文字也比不上他能写出来详细。
他岂止写地方祈雨仪式,还要去跟妹夫周王聊聊,问出宫中祈雨详细流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