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里还附着那出戏原本底稿,文字质朴清通,却将生民多艰之态写得栩栩如生,令观者不禁为之心生哀戚。
他将那份文稿从头看到尾,再转回来反复看几遍,心绪纵横,叫小厮拿帖子请人,先和同道好友喝顿酒,再准备将这文章改编成剧本。
那篇《多收三五斗》删改后原文不过千把字,要将其改成四幕杂剧,又不能变换文章本意,实非易事。他那里改改删删,删删改改,又往汉中府寄几趟已成稿部分供宋时校阅,不觉时光渐渐流逝。
这其间他又收着过几回汉中府寄来信:有人物小像,指定人物年纪、外形,衣衫形制、配色;有事发地点、时局背景;有宋时亲自写人物、故事分析,告诉他这部戏以悯农为首核心要义……
从汉中府往京里寄信,似乎比京里往汉中寄信还快些,正是因为汉中府诸官送信都是夹在请安折子里送往京师。
……不,“爱”这个字就不要乱用。亏得他对象是个本乡本土,写个诗文、见个才子也都用“爱”人,换个现代来非得跟他打架不可。
宋时心虚地朝外看眼,确定桓凌好好儿地在周王府自己那院子里上班,这才定下心来,谢道:“徐贤兄这般抬爱,宋某实在受宠若惊。”
他再不迟疑,当下拱手致谢,请他们写信回朝,替自己请编剧。
众人连忙起身还礼,答道:“事不宜迟,等这就回去写信,来日便与请安折子道递回京城。”
今年秋收之后他们就要还朝,来日往各省及府州推广种田良法,自也要担上平抑粮价重任,如今便开始引起朝中物议,应对商家压价之事也不早。
这些折子名为“请安”,实则并无只写句“臣某某恭请圣安”就算,而是以请安为名,奏报他们在汉中学习进度:
不只是学种嘉禾,宋时还领他们去他汉中工业园区,带他们体验到现代——或者说近代——联合工业相对于传统手工作坊碾压式强大和先进。
他们这就回去替宋时请人——
或者都用不上这个“请”字,只要把宋时名字,把他这大俗大雅底本递上,当今朝中诸公、乡野名士,哪个不甘愿倒贴银子替他写戏?
这几位朝臣都是负着皇命而来,有上密折权力,往京里递书信时叫驿传夹带两封私人信件也无人说什。他们既受宋时请托,回去后便各各写信,附上删节掉硬广部分文稿,与请安折子夹在起,送到急递叫人投递。
急递铺速度自然比驿马更快,不过十来日间,那封书信就递到大使徐贤手中。他原以为只是通僚报平安或是寄思君思友之情书信,打开内页却见宋三元邀他写院本云云,惊得他险些拿不稳书信。
他竟然要写宋三元新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