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孩子倒没听过外头起名字,摇头道:“不曾听过三元球,家叔只叫人做过种羽毛球,是用拍子把羽毛球打上天。”
用拍子把带羽毛球打上天?
这消息传出去后,不知多少木匠做木板削拍子和塞羽毛皮球,假称是“三元球”卖,当真有不少人上当。但这实木板子和塞毛皮球实在压手,寻常读书人双手挥拍也打不几下,只能感叹宋三元和他们不样,是个文武双全高士——要不怎他在福建时能定出个双手打球玩法?
听说这打法还在军伍里流传开,专有武人这样打球以显其臂力和腿脚。
到四月二十,开诗会那天,宋家兄弟三人捎着十副羽毛球拍、五十个没用过新球,乘上刘府尊派来车到城外大慈阁。
那天,定要当面问问,见识见识这位风流状元弄出好东西!
书生们在外头传起三元系列木制品流言,宋时则在家陪着侄儿打球。
他们也不拉网,就在主院里人个小拍子,拿着球拍随意打着玩。小孩子打得没准头,但宋时技术好,前冲后退地总能捞起来,边打边给旁边小丫头们讲技巧。
又玩会儿,老太太院里几个丫头差不多看会,便叫她们陪着霄哥儿打,不上场捡球。
宋时拉着母亲和嫂子在边上看,得意地说:“这球在空中飞,最练眼神,娘年纪大,嫂嫂们又要做针黹,容易伤眼,多打打羽毛球对脖子眼睛都好。”
大慈阁是金朝建名刹,至今屹立百余裁,香火不衰,游人如织。但今日是府、县两级*员组织,三元及第宋状元莅临指点文会,寺里早就清场,住持亲自出来招待,敬上搁红枣素茶和香油素
两个嫂子都不好意思抢孩子小拍,只说要等罗木匠家送来新拍——那时候她们关起院门,愿意和使女打就和使女打,愿意和丈夫打就和丈夫打。他娘也笑咪咪地说:“娘这副老骨头还打什,你们少年人玩玩就好。”
年纪大些也不要紧,做个圆头球拍,把拍线缠松点儿,叫匠人削个圆木球,就能充当老人健身太极球。宋时便又写个条子递到罗家,让他们先做副正圆拍子,配上轻木球给他父母锻炼用。
过不几天,罗家便把宋家订球拍陆陆续续送上门,引得人频频关注。还有不少闲汉守在罗木匠家门外,想偷看三元球是什样,好将这消息卖个好价钱。可惜罗家开着大木工店,家里有是学徒、工匠、子弟,出入都守得严严谨谨,还没人能打听得真实。
外头书生们对三元木制品猜测也越演越烈,只是自忖学识不足以登三元门,不敢亲自到他家问。宋家两位兄长身边朋友倒有问,这两兄弟却都笑而不答,得瑟地说:“待到四月二十文会上,们定然带去,叫诸贤饱眼福。”
他们越这藏着不说,三元球、三元鱼名声就传得越响,连霄哥儿、霆哥儿先生上课时都不禁问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