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五道策问加在起二三千字,殿试道策问就得上两三千,等于是论述题和论文差别,若抓不好节奏就难写出这多字。
然而……
对不起,他是编扯出五万字小论文男人,两三千殿试策毛毛雨啦。
他面翻着“古帝王大经大法,俱在《周书·洪范》……三德是为权衡。又谓皇极以体常、以立本,三德以尽变,以趋时……”模拟卷,目光不必往稿纸上落,就精准写下大小写合度标准开头——“臣对臣闻”。
殿试题是天子临轩亲策,出是制策,所以考生答题时就要以臣子身份回答,而不能像会试时那样光秃秃给个开头。
道。
做学生在乡里可以心读书,不问窗外事,做臣子是要辅佐君主、纲纪天下,不懂得如何为政怎能入朝?
若没有做实务能力,就是把篇策问做出《秋兴赋》文采,殿试名次也得落到三甲——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在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前二甲面前自然低人头。
且不光身份低,做官之后职位也低。前三分之二还好,外放个县令,至少能得实惠;若考到后三分之里,就只得在清水衙门里做个碌碌小官,不知苦熬多久才能出头。
他直接拿自己举例说:“放到外任上只做个府通判,家伯父却是布政使司参议,单看身份远高过。可回京后能进都察院,他却只能在鸿胪寺任闲职,岂真是因为与王妃亲疏之别?自然不是!若没考这二甲第十,没进过都察院,这趟回京也只能任个闲职,回不得院里!”
策问中只要出现这个臣字就要缩小写,只能占半个格,在格内偏右侧写。幸好别字不用有体形上变化,只和别考试样,遇着皇帝、陛下、圣、先皇庙号与诏、圣
别不说,如今他若不在都察院,只在清水衙门做个闲职,朝中大事也不能知道那清楚详细,又怎敢押殿试考题?
他扬扬手头自己印油印卷纸,说道:“今年山东、河北、广西、云南等地屡有灾异,虽粮仓湖广、江南皆遇丰年,但云南土著屡有叛乱,山东灾荒之后有流民作乱,北边瓦刺又有兴起之势,年数次骚扰边城……”
内有饥荒、外有边衅,须得押道“务本重农、治兵修备”题目;但边患也如今还只是癣疥之患,朝廷心腹之患还在于灾荒、流民,所以又可以押道“刚柔并用、安民教化”;治灾、安置流民都要银子,这几年为周王亲事又费无数金银,所以也该押道“君臣心,理财之道”……
殿试就只考道策问,桓凌就只按日子隔天押道题,让他依着殿试时间做。今日他已经起晚,又讲些当今时政,时间上怎也来不及,便从三月二日起,做到三月十二。日做题,日判卷、分析,临考前还能给他放两天假。
宋时之前忙着会试,没按殿试格式答过题,这天便先看着桓凌抄来前科三甲卷和他自己答卷,揣摩格式和风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