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简含笑摇头:“这不知是哪里才子,好高志向。”
程考官笑道:“不是江西,定是江南。江西出状元、江南出才子,别处哪里养得出这样傲气狂生!看曾学士见他卷子定然爱重,张次辅雅好平和文章,于这样奔逸文风倒是略差些。”
不过考官取人也不只看文风,还要看他理学工夫。
他首义《喜怒哀乐之未发也二节》题中,便将个“致”字贯通全身,写尽体用之道,“致中和”之理。
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情未发动,不在喜怒哀乐任何边,无所偏倚,这便是中;而其应事物而发动之后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中节合度,有所节制,这便是和。
圣贤道统传人有两种,种是见知,就是能得圣人亲自教化,发扬圣道之人;种是闻知,也就是后世承续道统之人。
孟子虽是孔子过世后百年才出生,然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他随子思门人读书时,孔子五世之泽还能被到他身上。孟子在题目中提到孔子去他所在之世不远,孔子所居鲁国又与他所居邹国接壤,这些都不是随便说说,而是隐诲地跟人炫耀:他跟孔子相去不远,不算只能闻知其道后学,该算是能见知其道、宏扬道统人。
这说绝不是蹭孔子名气,抬自己身价,而是有开脉道统担当!
大贤能见,他们考生就得能见!
生时代离着孔子近两千年不怕,他这个后学心与圣人心意相通,就像当面受圣人教诲样!如今离先圣之世已远,后世王圣人、康圣人又还没生出来,正该由他们这些儒生承续先圣道统,启发后世学子。他这个跟圣人心心相通学生怎能不站出来扛起责任?
“中”“和”易
宋时连社会主义接班人都当得,圣贤接班人更是当仁不让,篇文章写得比通稿还慷慨激扬、情真意挚。
这篇文章落到春秋房考官、翰林院侍读曾鹤龄手中,看得这位侍读忍不住连连拍案,将卷子拿给与同房考官薛检、程宏看:“你们看宇字十三号这份考卷,《自孔子而来》这题竟能写得这样慷豪迈!别书生也只能写到孟子以‘见知’孔子之道自任,自家心效慕之,也起个有传承儒家道统之愿。这个举子倒好大胆,在文章里竟写他与圣贤心意相通、身居之处同在中国,便也和孟子般如同‘见知’!”
他口中说着“大胆”,心里倒颇赞赏宋时这份气魄。
薛、程二人叫他激起好奇心,放下自己手里卷子去拿那篇来看。
虽说这朱红卷子晃眼,可考官们看惯,批阅速度也不比平常读书慢。数息之间,薛考官便看完文章,指着承题、起讲等几段写圣道之传继尤重“见知”句子说:“题前这几段层层铺垫,真是用心良苦。看他开头写‘见知’之士如何重要,又引入孟子‘去孔子之时未久,距孔子所居之地未远’之说,还道他要赞颂亚圣传承道统之功,结果他竟是以此自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