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弘治十二年这科抡才大典就算平平顺顺地结束。从知贡举官、考试官、同考官、监场官、提调官……皆以论功行赏,各有升迁或赏赐。副主考官、翰林院学士程敏政以擢才之功被刘、李、谢三位阁老援引入阁。
程学士入阁后,第件事倒是先推举李东阳弟子,弘治十年刚刚回朝翰林侍讲崔燮为从五品侍讲学士。
内阁批蓝、天子批朱,路毫无阻滞地照准他奏章。天子另有特旨命崔燮兼东宫讲读官,教导太子朱厚照读书。
消息传出来,翰林院上下片冷漠,待得久些人都有种“果然如此”“终于来”感觉。倒是科道言官们算计着崔燮在侍讲位子上待时间还短,不够三年考满,又没有大功绩,这回算是越级升迁,抓紧机会弹劾他本。
崔燮便得上疏辞谢,等天子“不准”。
到尾在旁听着,自然知道国舅跟他们内侍过不去根子,咬着牙根儿露出个笑容:“朝臣们总盼着小爷按着他们规矩长,两位国舅是大臣教出来,自然板正。奴婢没什见识,不敢议论外头事,只是心疼小爷白日里用功读书,早晚还得导引练功,竟不得个歇趁时候。”
太子深沉地叹口气:“孤倒是想歇,歇着又能干什——连这书都是那位崔大人出!”题是他出,书也是他出,这东宫里竟没有跟崔燮不沾边东西!
刘瑾眼中闪过道异色,微微弓身,在太子耳衅进言:“殿下若不想看崔侍讲东西,做些旁散散心,奴婢倒有个主意——方才两位国舅说,锦衣卫谢同知曾领着他们假装办案,小爷也可以假装是个锦衣卫之类,奴婢陪小爷扮随从、或扮罪人,叫小爷试个新鲜?”
太子瞥他眼:“罢,孤还想多留你几年,别再叫国舅抓着吧。再说,锦衣卫有什可扮,顶多就跟两位舅父似,抓几个做错事太监罢。孤要扮,也得是挥军百万,南灭倭国、北平鞑靼大将军……”
刘瑾感激涕零地低下头,谢过太子对他关爱,退出去给太子取新茶。踏出殿门后,他像不适应外面明丽阳光般眯眯眼,朝着大明门方向看眼。
这都是依例弹劾、依例辞谢,要不是崔燮年纪太轻,还应该依例告老回。
他趁机请天假在家里写辞让疏,却不料奏章还没磨蹭完,他家大门竟叫人“咚咚咚”地砸开。乘小
他倒要谢谢两位国舅替他拔去那多争宠人,谢谢崔侍讲编书编试卷,叫太子心思倒向他。
若有天太子践祚,他刘瑾大权在握,那位素有清誉令名崔大人要来投奔他,他肯定也会倾心结纳,礼贤下士,做位值得投效主君。
清宁宫内外,主仆二人都想着崔燮,却不知他们很快就不用光想着,而是要真正地见着这个人。
三月廿二,状元伦文叙领进士三百人到先师孔子庙行释菜礼。
四月初,工部着人刻题有本榜三百进士石碑立于国子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