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再以句散议“出题”,点明上半题禽兽逼之人害,再以中二比领上承下,从禽兽不待教而诛转引出人不得不教,从而领入下题“则近于禽兽”。
因中二比论得不透彻,后二开头虚词就用个“惟”字,则将禽兽与人对比,将中二比议论往前推步,论人与禽兽当各安其天性。以禽兽当安居山林,不得逼近危害人,而论证人——即孟子所说小人——也该安于劳作耕织,不得好逸恶劳,如禽兽般只图饱食逸居。
后二比是全篇议论中心,要写得舒长有力,写出这两排长句就耗不少脑力。崔燮刚想闭上眼歇歇,回首忽然看见提学官正从考棚右侧巡视过来,那双眼从别人卷子上提起来,正和他目光撞上。
他心底激灵,立刻精神起来,目光重新聚焦卷面,文思唰地也打通,行云流水地写出束二小股:仍是以禽兽比人,以禽兽趋水而畏火对照小人好逸恶劳。这句写出来,连大结也有——来让圣人对此忧思下,就能拔高立意照应题面。
戴御史巡过来时候,崔燮头也不敢抬
洪水和禽兽并为类——即危害百姓生存之物。而从“人不可近于禽兽”这个角度来破后半题面时,也该抓住“危害”,使破题上下相应,浑然成为个整体。
崔燮面想着,面在考场发青石砚里研墨。
墨条在砚里墨条频频打滑,发不出色来,研许久才研出半池墨汁。但院考为防止童生夹带作弊,统都配给这难用粗制砚台。他好歹练过骑射和武艺,两膀有几十斤力气,那些平常连门都不出文弱书生,恐怕连墨色都磨不出来。
他默默吐槽句,笔尖稍蘸点儿金贵墨汁,在草稿纸上写下“靖物害者,当念人心之害矣。”
破题当以破意为上,些句背后意思,便是人心若失于教化,好逸恶劳,虽然有圣人驱散禽兽、平定天下,百姓也不能安居。
破题之后便要承题。破题贵在暗破,贵在浑融,承题却要承得明快利落。到这句也不用再找什词代称原题中人物,直接取“禽兽”二字,依“反破则正承,合破则分承”关窍,承接破题中“人心之害”意思,转而发起禽兽为害,人不可自近于禽兽议论。
“夫人非禽兽伍也,逼人已可忧矣,况复自近之耶?”
承题之后还要用句“原题”承引本题所在上文。上文即是孟子讲述唐虞之世圣人兴替之前,对陈相讲“有大人事,有小人之事”,大人忧心天下,小人见识浅陋,只求自身安逸,故使大人与小人为伍,不安己位,便有危害天下之虞。
而洪荒之世圣人迭兴,皆是为护持百姓。
之后起讲和二比重新扣题,先讲上半题“禽兽逼人”:出句顺议尧舜之世有“圣人继出”,焚山泽以驱禽兽;而对句反写天道兴替,因舜居火德,尧居水德,天将令火德代水德,是以尧禅位于舜之后有益焚山泽而百兽奔逃,不能再为害于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