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共鸣取代这个抵抗。那个共鸣是来自对不断深深烦恼人巨大同情。因为无法置身度外,从旁看着那个人在孤立内在中死去。在这个时期,逐渐领悟到这样烦恼着人病,并不是因为他本质上有什缺陷,正好相反,而是因为他天分和能力非常高,只是无法达到平衡而已。哈拉是个烦恼天才,从尼采经常说话语,知道他具有天才那永无尽头、可怕苦恼能力。同时也知道他不是蔑视世界,蔑视自己是他厌世观基础。因为他能够毫不留情地攻击制度和人物,但绝对不会将自己除外,总是首先将矛头指向自己,首先厌恶、否定自己……
这里必须加上心理学式注释。虽然对荒原狼生活只略知二,不过有充分证据可以推测出他是经由充满爱但极其严格、信仰虔诚双亲和教师,以“抑制意志”作为教育原则精神,把他教育出来。像那样破坏个性、抑制意志,对这个学生并没有成功。他太过于倔强、太过于高贵、太过于精神式。他个性并没有被破坏,反而只成功地教会他憎恨自己。就这样,对于自己本身,对于这个无辜高贵事物,他将辈子天才式空想和强大思考能力,全都毫不保留地倾注进去。因为在所有尖锐批判、恶意、竭尽所能憎恨上,特别是对于自己本身,他是个彻底基督徒,是个殉教者。对于其他人们和周围世界,为去爱他们,去正当地对待他们、不给予他们痛苦,他不断做出最大英雄式认真尝试。因为“汝应爱你邻人”这件事情和憎恨自己,在他身上是同样强烈。所以他生就成为如果不爱自己就无法爱邻人实例,而自憎恨也变成和极端利己主义相同,最后产生是完全相同可怕孤立与绝望。
不过现在得把自己想法抛开来描述事实。知道哈拉先生生活方式,部分是由窥探而来,部分则是从姑妈那里听来。不久,就发觉他是个思想型人、书籍型人,实际上并没有从事任何职业。他总是非常晚才上床睡觉,经常快到中午时才起床。然后身穿睡衣从寝室走几步路进到起居间去。这个起居间是个舒适大阁楼,有两扇窗户,过几天,就变得和其他房客住时完全不同,变得非常充实。而且随着时间过去越发充实起来。墙上挂着画和素描。有时候是从杂志上剪下来画,不过经常变换。也挂过南方风景画和德国地方小城市相片。显然是哈拉故乡。在那当中也挂过色彩明亮水彩画。后来才听说,那是他自己画。另外还有个美丽少妇——不,应该说是少女才对——相片。有阵子,墙上还挂过泰国佛像,随后米开朗琪罗《夜》复制画取代佛像,接着马哈托玛·甘地肖像又取代《夜》。书不仅从大书箱里溢满出来,也散落在几张餐桌、漂亮旧书桌、沙发、数把椅子、地板上,到处都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