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淮上击破奴军,接下来江北各镇必然会为大举北上进入中原而做准备。中原之地自不乏或有迫于形势、或有本身便不识忠义者,从奴者可谓比比皆是,这些人自然不可能不审优劣、概赶尽杀绝,或招降、或剿灭,能够达成怎样效果,自然要看将帅各自手段。而淮南军中有韩晃这样个表率,本身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镇年久,旧勋卓著,乃是晋祚能够苟立江东坚实依仗。可是在这场战事中与淮南军相比,表现却是高下立判。这其中相当部分原因,就在于徐州力大松散,而淮南则将士用命,令行禁止。
身为地方伯,掌军将帅,谁又不渴望能够在战场上高歌猛进,每战破敌?眼前这幕王师大进,群奴溃逃画面,每每郗鉴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看见,可是现在却真真正正出现在眼前。虽然最终促成并非自己,但能够参与进来,也让郗鉴胸怀中热血再涌,聊生狂意。
所以,他是真不愿意去破坏这永嘉以来未有之王师壮烈,不愿意作为台中借用来打压晋祚强军急先锋。因而严厉约束部众,不愿意在大捷之后因为争功失态而彼此滋生龃龉,日后被人加以利用。
有徐州军加入助战,接下来对于战场周边奴军溃众清剿进行更加顺利。淮南军中路督将韩晃也在战前便受到沈哲子叮嘱,不要放任所部与徐州军产生太过严重纠纷。
此刻沈哲子仍在率领骑兵追击作战,郗鉴使者入阵后首先便找到韩晃,将郗鉴部分意思传达过来。韩晃也不敢怠慢,将督战事宜分付路永、徐茂等诸将,自己则亲率千余淮南军精锐前往土城去拜见郗鉴,谢其助战之事。
“今次战,羯国几十万劲旅朝丧尽,胡酋季龙单骑奔亡,淮南勇壮之名必将响彻华夏!老夫忝逢其会,亲睹王师雄威至斯,可算不虚此行。能有二助益,共襄盛举,已是此生之大幸!”
郗鉴亲自出迎韩晃,虽然两者之间无论资历还是权位都相差甚远,但这是此前。沈哲子能够将如此重要之战事交付韩晃,可见对其人之信重,而且在此战之后,有此大功加身,韩晃之前程如何,已是不可限量,安知来日不能身居此位?
所以郗鉴对韩晃也是相当客气,没有什自矜之态。
韩晃闻言后也是喜形于色,仍然深揖礼,未有恃功而骄:“驸马当机决断,深切奴军积弊。奴主已死,季龙败逃,经此战,羯国已是覆亡未远,鼎归故国已是指日可待!如今大势归晋,等寒伧受驱与贤能麾下,唯以烈战,俯拾大功,只望能不负马骨之用!”
郗鉴听到这话,心内更加感慨,对于沈哲子格局气魄,不免又更加高看眼。他以旁观者来看沈哲子这场决战中排兵布阵,也能觉出几分深意。尤其以韩晃这个曾经有谋逆旧劣罪将充任中路督将,诚然有韩晃其人军略才能因素在其中,但在深思之下,仍然能够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化繁为简、以小御大那种用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