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充加衔少保,这个非议倒是不大,此人眼下已是扬州刺史、京畿首长,台中却无挂号,而其人三公未满,少保也是折衷。况且功溢荫封,从来都是以父及子,少有以子及父,沈充享此待遇,以常情度之,大概也不会感到高兴。
至于丹阳公主守国,在皇太后解释下众人才明白是个什意思,就是说来日沈哲子嫡子,可以继承丹阳长公主食邑封国。
听到这点,台臣们顿时又炸锅,封爵之类向来都是父子相继,未有继于母亲者,就算是公主之子也不能例外!更何况,丹
,实在是与皇太后那脸委屈不忿表情沾不上边。不妨开口问问殿上这些公卿,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那郡公、县公之位去换沈哲子那个实实在在、不打折扣侯位!
但道理是这个道理,却没有人敢这直接质疑皇太后,否则那便是送上脸让皇太后去抽打,要反问他们声多享国犒、中兴以来又立功多少?
看皇太后意思,摆明是要大封。干对吴人尤其是对沈哲子多怀薄怨台臣自然有些不忿,拒不发声。而沈恪、贺隰等众沈氏嫡亲盟友们,其实也都担心现在议封不是个好时机,要知道沈哲子那个乌江封国眼下乃是军需械用所在,直接关乎到淮南战事,所以就算是要谋取大封,也实在不宜抢在当下,因而也并不热心争取。
皇太后满怀欢欣,结果却被台臣们泼冷水,乏人回应,心内自然有些不平,甚至在殿上直接指着沈恪指责他没有个长辈关怀晚辈态度,倒让沈恪尴尬不已。
最终还是王导出面,说道眼下战事仍未彻底结束,沈维周身为主将,眼下倒也不必多论封赏,若是来日再有大功,还要再作改议,不妨等到战事彻底结束之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皇太后所热心之事,被这和稀泥搁置下来,当然是有些不满,对于接下来讨论便也不再上心。
略开沈哲子封赏,其他类似郭诵等战将功赏倒也轻松得多。在这方面,沈恪等人便不再留力,挟此大胜之势竭力争取,其他人纵然有些不满,但眼下仍在战时,对于淮南军有功之士封赏不独只关系到淮南镇,其余边镇也都在看着,所以也都不敢有什掣肘非议。
因此,淮南军今次所报之二十余名有功战将,位号各有进益。而其中表现优异者,也都是名爵大赏,郭诵直接攫升为二等县男,曹纳等将也都各有封爵,封侯者便达六人之多。而韩晃、路永因有旧劣虽然不得直接封爵,但也都加太守职,算是彻底与此前逆迹划清界限。
因为最热心之事被台臣们联手搁浅,皇太后心存不悦,早早便退殿,诸公们虽然连夜议定封赏,但也还要第二天才能呈送行诏。这夜讨论到很晚,他们也不知皇太后在退殿后又召丹阳长公主入苑。
到第二天,皇太后再登殿上,不再执着于沈哲子封赏问题,而是在诸公议定结果上又加两条,沈充加少保衔,而丹阳长公主加守国之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