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王羲之盛名带契,其人很有可能也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观其事迹,实在是乏甚可陈。
可见,人若要得长名,终究还要有门手艺。哪怕是发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桓温,说到名气较之书圣仍是远甚。大概是文艺之类更能得广泛流传,像是亡国之君李后主、宋徽宗之类,无论名气好坏,甚至比许多纵横捭阖开国君王还要知名得多。
这种风传,沈哲子倒是不以为然,人多爱穿凿附会,乃至于神圣某人近乎于妖。譬如书圣王羲之,沈哲子看过听过许多书圣事迹,单纯书法盛誉倒也罢,还有许多矫揉造作过甚,要将之推举为道德完人。
这就有点画蛇添足,说实话,国为何者,民为何者,书圣真未必能说得清,也未必就在意。这无损其艺术造诣,而艺术造诣也并不能够反哺道德修养。
王述这个人,在后世名气是要远逊于王羲之,但是在当时,还真不好说。谢安曾盛赞其掇皮皆真,拿掉皮囊都是纯真,年长德隆,尤其有个好儿子,压得王羲之儿子们没脾气。当然这是以后事情,眼下王述还仅仅只是个坐冷板凳世家子弟而已,年届三十才居中兵属。
中兵属是个什官职?中兵是帐内牙门亲兵,主官中兵参军相当于个保安局长,中兵属则就是中兵参军属官,而且不督兵事,只是负责记录资用。虽然也是四百石,但是跟沈哲子东曹掾相比……算,还是不比。
诚然这个官职也是台城畿内亲近之职,但却并非清流,而是有鞭下吏之称浊任。大凡家世清贵子弟,大多不屑任此。
而王述家世如何?出身太原王氏,其父王承号称越府第名士,东海王司马越曾赞其为人伦之表,过江以后王导、周伯仁、庾亮这类名士,还要位次于其后。但是由于去世早,加上王述这个人不好清论,殊少雅言,没有什实名清誉,因而也就注定坐冷板凳。
单举旁人,或许不能感受到王述落魄。如今他年过三十,不过才是中兵属而已。可是他儿子王坦之,江东独步王文度,起家拟用尚书郎,居然不任,言道尚书郎不过二等人才得居。而等王坦之到其父年纪,已经是散骑常侍,不久更被当时势大时桓温征为长史。
人比人气死人,父子二人差距都是如此悬殊,可以想见王述眼下处境是美妙还是窘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