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发展情况比沈哲子预料中还要好,许多第批改制庄子,产能几乎是成倍爆发出来。
像是他家祖业经营龙溪老庄,人丁三千余,这数字看似不大,但却是在大量人丁都抽调到会稽之后又发展起来规模。
这里也可以说是合作社农庄个最典型模式,主要耕地在百顷之间,各类工坊已经有二十多个,每年产出主要粮食产品,除满足自耗,还有大量盈余。至于工坊副产品,则完全是纯粹利润。
单单这个庄子,每年产出利润都在五千万钱以上。之所以会有这庞大收入,是因为龙溪庄产出许多产品,已经代表时下最顶尖工艺。类似青瓷、雪缎、饴糖之类产品,更是已经形成市场和技术双重垄断。
不独商盟订单如雪片飘来,就连远至荆江客商都常年住在武康,只希望能在商盟指头缝里漏出点来。
就捱过去。
如果实在是捱不住,便用白日里劳作间隙抓捕采集山雉、鱼虾、野菜之类熬上锅羹,足够合家人果腹。有孩子实在嘴刁吵闹不已,那也只能拿出年节里农庄发放干果糕点之类安抚下,还要威胁孩子明日多多劳作,赚回这点本不必要奢侈浪费。
农庄里虽然各家都有蜡票油票份额,但其实入夜后是少有人家亮起烛火。能够亮起灯火来,除那些管事家里,便是家里有子弟在术堂进学,需要亮光照耀读书。
当然这类人家,往往都是农庄里第等富户。因而如今武康乃至于整个吴兴都流传起句民谚,用以讽刺那些表里光鲜、好说大话之人:“夜里都不能睁眼看物,你也配说姓沈!”
劳作天,孩童被按着脖子冲掉满身泥浆,而后便被丢在床上,很快就酣然入睡,只是睡梦里都不老实,踢着腿梦呓叫嚷父母再带他们去龙溪百戏园里玩耍遭。
不过其他庄子收入就没有龙溪庄这高,有甚至略有亏损。归根到底
听着这些梦话,夫妻纵有些情趣,也是哼哧哼哧事,继而低声絮叨几句闲话,很快便就响起平稳鼾声。
这类庄子,大些在百顷之间,小些也有二三十顷,庄人多者千余,少在几百之间。单单武康地,此类庄子便已经有两百多个,其中真正完全属于沈家,不过只有二十个左右,但是几乎所有庄子,都是围绕着沈家,或是依附于商盟。
沈哲子归家时候已经是八月末,继而便是宾客盈门,直喧闹到九月初,吴中大凡有名有姓人家,已经见个遍。接下来虽然每天登门拜访也是络绎不绝,但好在不像最初几日那集中,也能抽身出来做些自己事。
过去几年直都住在建康,几乎没有回过乡,如今大半家业其实都是沈哲子三叔沈宏在打理。虽然时时都有通传情况,但总不如自己亲眼看到感受深刻。
所以得闲暇,沈哲子便与三叔他们起,围绕着龙溪将整个武康都察看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