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战功兑现,其实历代都没有特别好方案,旦战事过于频密,必然要对中枢事权和财权造成伤害。历代开国之君,往往都要清算功臣,除忌讳功高盖主之外,大概也是因为打天下过程中封赏过于泛滥,用这样手段来延缓下矛盾激发。
这个问题,沈哲子眼下也不必考虑,不过心内对此也不乏感慨。人可共患难
那战除打出威名之外,也让大业关受到前所未有关注。报捷之后,行台很快给予大业关这些将卒们进行表彰。如今平叛之事尚未完成,因而众将只赏职事,未议爵俸。
作为此战主将,沈哲子加三等昭武将军衔。虽然三国以降杂号泛滥,将军号已经不甚值钱。但沈哲子以少年而得授三等,而且还是实任假节督护,除些特殊情况而用事宗室诸王之外,亦足引人瞩目。但他这荣耀乃是实打实战绩换来,并未引起什非议。
自沈哲子以下,众将皆有犒赏。徐茂作为前锋冲阵首功,加义兴太守职,赐幢盖仪仗。郭诵本有侯爵幢盖,南来后被罢除,借由此功尽复。沈家沈默、沈牧都得四等将军衔,而杜赫、陶弘等等类随军参谋军事者,也都领到份勋职。
在这类事情上,庾怿要比庾亮真性情得多。庾亮在位时,为避免物议,除推掉自己封赏之外,家中兄弟事功之赏也都能推则推。庾怿则不然,借着沈哲子战报上给庾曼之记上功劳,直接给儿子也加个勋官。
这也是沈哲子更乐于与庾怿接触原因之,人都有私心,似庾亮那种为公近伪人反而不好相处。因为这类人,下意识把自己置于舆论不能怪罪位置上,看似是为避嫌,内里却是在推诿。有功而不受赏,有过自然也要不受责。这不是个执政者该有做事方法。
除职事上升迁外,此战也给东扬军带来大功十余件,小功千余。
对于这个时代记功方法,沈哲子还是茫然,实在太复杂。不过他也清楚,这些功劳在战后都能兑换钱帛米粮或是土地。如果能够如实兑换话,对于这些浴血奋战将士们而言,也是桩大赏。
但是朝廷财政状况却始终不甚理想,想要如实兑现实在很困难,为要维持将士用命,只能将地方上财政或行政权力分割直接发放给那些主将们,由他们自行犒赏兵士。这也是世兵制崩溃而家兵制越来越盛行原因之,中枢权越小,地方权越重,这是个恶性循环。
像是沈哲子这次大捷功劳,参战东扬军乃是募兵,地方上本来就没有在籍土地予以封赏,想要兑换功劳,只能给予东扬州刺史沈充更大权力,由其自筹。
而另部分则是沈家私军,有半功劳要直接记在沈哲子身上。如果沈哲子只是在朝廷没有根基流民帅,这份封赏还能打个折扣延迟兑换,但沈哲子偏偏又不是。如果要兑换这份功劳,必然要给予他实封,或是爵位或是职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