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缺少必要仪器辅助,不好制定行业标准,但最起码也要做到让劳动力可以按照详细步骤进行生产,能够在保证质量基准前提下快速铺开产量。
譬如眼下砖瓦烧制,传统青砖烧制其实并没有通窑这道工序,而是要以水灌窑使之冷却,通风冷却所得到则是红砖。
两种砖料相比,青砖所需工序更繁琐,技艺要求也更高,无论透气性、吸水性、还是耐蚀性,都要远远优越过红砖,号称万年不腐。红砖硬度虽然不逊青砖,但其他性能都有不如。
但红砖有点优势是青砖比不,那就是工序简单,产量大。这样窑砖,若烧制青砖只能得百余方,而且各种工序更加烦琐。但若烧制红砖话,窑能烧出几百上千方!
相同成本投入下,如此悬殊产量差距,完全可以弥补其他性能不足。而且那些理论上可以维持千年青砖建筑,绝大多数都非毁于日晒雨淋、腐蚀风化等天灾,而是毁
多,否则坯料粗劣,随便烧就断裂变形,不能取用。最上等粘土,要细腻如糯粉,调之如滑膏。
压坯也简单,将粘土调和灌入坯器内,边析干水分,边以竹板拍打压实,等到表面阴干没有水渍,就可以入窑烧制。昼夜后,砖便成型。
沈哲子正观看工人压坯还在考虑研制压坯机可行性,理论上来说,人力捶打按压完全可以用石碾滚木取代,突然身后传来个略显老迈吼声:“通窑!”
听到声响,沈哲子便转身望过去,眼看着几名壮丁手持竹篙,远远捅破几个堵死窑孔,火星烟气裹挟着热浪霎时间从窑孔中冲出,场面颇为壮观。
沈哲子离得尚远,仍感到热浪袭人,可是那负责看护窑坑老匠人只是微微侧身,避开热浪正面冲击。
这老匠人如左丹老者样,都是沈家庄园内堪称瑰宝、手艺经验纯熟匠人,名为马方,也是沈家为数不多能烧制出精美青瓷高手。沈哲子请其来掌管砖瓦烧制,可说是大材小用。
等到热浪势头渐弱,沈哲子才走过去,看到马方老者须发都因长时间看护窑洞而熏烤得卷曲枯黄,忍不住劝道:“马老你年事已高,何必再事事亲躬,只要在工坊坐镇调度,已经是难能可贵。”
马方呵呵笑,拍拍挂满灰尘薄衫,才对沈哲子说道:“小郎君你不知,陶埏制器,火候最是要紧。差之毫厘,器具品相都优劣悬殊。后进做事虽然勤勉,火候把控却难自决,还是老朽临观才会踏实。”
沈哲子听到这话,对老匠人事必亲躬态度颇为钦佩。若无这代代匠人们精益求精自律要求,实在难以想象在古代简陋条件下能够制造出那些美轮美奂器具。
但沈哲子虽然钦佩这些匠人精神,但理念还是有分歧。他做这些事,并不是追求更为精致工艺,反而更多是要降低简化工序难度,力求能达到标准化生产。传统精湛技艺追求要保持,但在物资匮乏时下,成规模产能爆发显然更加重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