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建议道:“可将神机营集中使用,骑兵也最好能集中起来。”
明代神机营,刚开始有三千之数,但在于谦改革京营之后,数量其实已经超过三千。但是,很少集中使用于战场,而是分散于各营,进行多兵种配合作战。火炮也是如此,要用于守城,要分散在各部队当中。
也就朱棣亲征,才能集中使用火铳、火炮和骑兵。
忽兰忽失温之战,三万瓦剌骑兵向明军冲锋。朱棣把神机营集中起来,火铳进
朱厚照仔细询问佛郎机炮使用方法,心痒难耐道:“快开几炮试试。”
王渊立即让麾下炮手,在佛郎机铸炮师辅助下,用同门大炮连开五炮。
朱厚照大喜:“果然射得快,而且还打得远!”
这是肯定,佛郎机炮属于后装加农炮,大明将军铳属于前装臼炮。
臼炮射程近,威力大,用来破坏城墙更好使,但用来做小型野战炮就明显专业不对口。
即便纸上谈兵,朱厚照也是知兵。
二十门佛朗机炮摆成排,朱厚照走过去看又看,拍拍炮管说:“个头跟‘小将军铳’差不多,不过这炮更漂亮。‘小将军铳’是五短身材,形似武大郎;你这佛郎机炮是潘金莲,长得又高又瘦,身姿窈窕得很。”
如此评判火炮差异,简直令人绝倒。
王渊解释道:“陛下,此炮优点是射速快,刻钟(14分24秒)至少能发十六炮以上,熟练炮手甚至能发射二十多炮!”
“竟那快?”朱厚照顿时兴趣大增。
大明军队跟蒙古人打仗时,并非提前用火炮射击。而是等蒙古人突破火铳、弓弩火力网之后,突然用臼炮进行近距离齐射,而且往往发射铁砂、铁片、石子等散弹,轰就是他娘大片。
那攻击时机,也就比标枪投射更早些。
从某种角度来理解,大明各式将军铳,其实比佛朗机炮更好用。因为蒙古人以骑兵为主,并且是阵型松散轻骑兵居多,发射散弹臼炮,能够瞬间造成更大杀伤!
王渊突然问:“陛下,不知神机营可曾集中驻扎?”
朱厚照摇头说:“分散在各京营当中,并未集中起来。”
现代火炮祖宗,公认为是元朝臼炮,欧洲从蒙古人那里学会,朱元璋也从蒙古人那里学会。
朱元璋当年跟张士诚争锋,攻打苏州就使用四十门火炮,跟陈友谅玩鄱阳湖水战同样有火炮存在。
那时候,中西方对火炮追求都样,越粗越好,越大越好,主要用于攻打坚城。但蒙古人被赶回草原之后,重炮便没有用武之地,明军火炮开始迅速小型化,更注重火炮机动性能。
于是,便有各式口径“将军铳”,属于中小型野战臼炮,你可以理解为永乐手铳放大版。
仅在成化年间,中央三局就造出“各样大将军三百个”。当时山西各卫所,拥有“大小将军铳”六百门——注意,正德年间“将军铳(炮)”,跟嘉靖、万历年间“将军炮”并非同种武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