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立即派人来贵州城,在司学附近造势,说白就是搞招生宣传。他不为功名利禄,仅仅为传道,即便是贫寒子弟,身上分钱没有,都可以带着干粮去龙岗山免费听课。
王渊跟宋公子没聊两句,沈复璁也被仆人领进书房。
宋际立即起身询问:“沈兄,你跟那位阳明先生是同乡,可知他真实学问如何?与你相比谁高谁低?”
沈师爷显然也听到关于王阳明消息,他苦笑道:“王幼安(王阳明)父亲就是状元,家学渊源,怎能跟他比?虽为同乡,但王幼安少年时住在北京,他回浙江考乡试时候,早就去给恩主当幕宾,至今未曾见得面。”
“原来如此。”宋公子有些失望。
宋公子笑道:“不止是,贵州好多读书人都知道。”
自从上次跟王阳明喝酒之后,王渊有半个多月没再拜访。因为提学副使席书已经回来,并且公布道试日期,他需要留在家里努力学习《礼记》,就怕席提学突然脑子抽风要考五经。
谁知仅仅半个月,被禁足在家宋际,居然都听说王阳明大名。
这消息传得也太快吧。
从贵州城前往龙场驿官道,虽然比扎佐驿要好走得多,但来回趟至少也得天半!王渊上次还是赶夜路回来。
贵州城,宋公子书房。
宋际去年又到云南乡试,不但没有发生意外,而且居然被他考中!
于是,宋坚、宋际父子爆发激烈争吵。
宋公子想要外出游学,携重金寻访名师,为今后考进士做准备。
而宋坚表示强烈反对,他虽然有几个儿子,但只有宋际属于嫡长孙,是唯有资格争夺贵州宣慰使人选。外出游学动辄数年,指不定哪天宋然死掉,宋公子赶回来黄花菜都凉。
“不过嘛,”沈师爷接着说,“在江南亦听过他大名。此君自号阳明子,弘治末年,已有年轻士子称其为‘阳明先生’,可见才学远超常人。”
这句话潜台词是,能被江南士子称为先生,没有真才实学根本镇不住。
宋公子又问王渊:“你那天跟阳明先生聊些什?”
王渊仔细回忆,把双方
如此传播速度,用脚后跟去想,也是王阳明自己故意散播消息。
龙场悟道,并不突兀。
王阳明经历二十年苦思,又结合自身之遭遇,才突然在瞬间悟通。
悟道之后,便是传道。
这般道理,生番苗夷肯定不懂,只能传给贵州读书人。
至于考进士?
别扯淡,那玩意儿困难得很。而且,旦考中之后做官,等于自动放弃土司继承权。
于是乎,考中举人宋公子,不但没有获得奖赏。反而失去自由,被父亲软禁在家中,只能每天靠读书打发时间。
“渊哥儿,你真见到那位阳明先生?”宋公子非常兴奋,既然不能去外省游学,那在附近找个名师求学也样。
“宋公子急匆匆派人寻,就是要问这事儿?”王渊奇怪道,“你是怎知道阳明先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