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由自主点头,想听周赫煊继续说下去。
“但是,”周赫煊语气转,“彼得大帝改革,跟前清改革样,从开始就注定失败。”
“为什?”溥仪忍不住发问。
在众人探究疑惑眼神中,周赫煊微笑道:“当时俄罗斯领土虽大,但制度却非常落后,国内经济完全依靠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即便在首都莫斯科,百个人当中识字也不超过三个。因为地广人稀、生产力极度低下,俄国农民根本无法开垦足够多土地,造成大量耕地闲置荒芜。于是贵族们就想出个办法,把农民抓起来当奴隶圈养,先满足自己封地耕种再说,俄罗斯农奴制由此产生。”
俄国农奴制人所尽知,但周赫煊分析简单明透彻,让李纳德、潘彼得等报界人士眼前亮。
“200年前!”
伊万诺娃惊道:“那场叛乱怎可能和彼得大帝有关系?”
玛蕊恩今天举办沙龙,大概请来20位客人,几条长沙发都不够坐,还搬来些椅子和板凳。之前大家并没把周赫煊当回事儿,直到他说出对毕加索看法,才稍微引起点关注,但也基本上认为周赫煊在哗众取宠。
俄国十月g,m已经成功近十年,引起西方社会极大惊恐,但相关研究却只停留在表面上,因为就连苏联自己都还在探索中前进。
周赫煊切入点完全出乎所有人预料,他竟把200年前彼得大帝扯进来。
周赫煊又说:“彼得大帝工业化、现代化改革,必然要把大量农奴从土地上释放出来,这就触及贵族们根本利益。所以在改革过程中,贵族集团反对他、教会势力憎恶他,就连他儿子也决心叛乱。彼得大帝手腕非常强硬,他镇压贵族、处决叛乱者,甚至不惜弄死自己儿子。这种手段,溥先生如果你来当皇帝,恐怕是做不到吧?”
溥仪苦笑着摇摇头,别说他没有实权,就算掌握权利也不可能如此铁血。
“在彼得大帝意孤行下,俄罗斯改革终于有点起色,他为摆
《京津泰晤士报》副主编李纳德问:“周先生认为是彼得大帝埋下祸根吗?”
“别急,们慢慢来分析,”周赫煊笑着问溥仪,“溥先生(就是这称呼),你对彼得大帝很解吧?”
溥仪点头说:“那是位雄才大略君主。”
当年戊戌变法时候,维新派们就极度推崇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希望光绪皇帝以那二位君主作为榜样。九年前张勋复辟,溥仪也是准备大干场,专门学习解过各国变法君主。
“200年前,年轻彼得大帝隐瞒君主身份,前往荷兰学造船术、到英国苦修建筑学、去瑞典学习步兵战术……普鲁士、奥地利、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他几乎游历过欧洲所有先进国家,”周赫煊娓娓道来,“他想靠己之力完成俄罗斯近代化改革,照此看来,彼得大帝确实是位雄才大略君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