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题:
1.在哲学中,疼痛是从飞鸟身上拔掉羽毛。
2.在文学中,疼痛是脱离书目录。
3.在电影中,疼痛是棵树,却从不是砍伐它斧头。
相传切有关疼痛考量都隶属于现象学范畴,但现象学往往止步于所有疼痛中极其微小部分,并宣称这小部分疼痛就是全部疼痛。在那小部分里,“身体”被转化为“身体”,情感上疼痛主导生理上疼痛,可这顺序明明颠倒,明明是们身体承受疼痛以及它存在决定着们每天、每小时、每分钟,决定着们如何劳作,如何呼吸、睡觉或是去爱。接着,那本就抽象疼痛渐渐飘离,进入更加空洞抽象,好似粒灰尘终于屈服于由尘埃组成话术。
暮死之人为捕捉转瞬即逝感官体验而撰写半文学作品。为这部作品想许多备选副标题,比如:残缺身体生态诗意,论不可承受之痛苦康德式批判,塑料疼痛,缺席情欲,痛苦m;主悖论,昔日感知之和,每尊圣母雕像皆为切除乳房瘢痕,生理否定与不可缓解社会性症结,病理逻辑之下修辞学,肿瘤非现实主义,伤口缝合之宏大理论,春日里因肉体而可悲谬论——
摘自《动物学》,又称《有机生物法则》(1794年):
们在目睹悲惨境遇时感受到疼痛即是怜悯。
摘自日记:
不肯败退敌人。
在历史当下做个身受剧痛小人物,意味着在大多数人只想往你身体里窥探时,做个对自己身体尚存感知人。
疼痛五花八门。有像X光机那样旨在揭露疼痛,它将体内难解谜题照亮。有疼痛后来成为隐喻,有疼痛成为被人仔细研读教规准则。还有胡乱编造疼痛——放浪形骸、夸大病情,更像是种质感而不是个画面。当然还有伴随治愈而来壮烈疼痛。
如果这是部哲学作品,会论证称,正是疼痛壮观景象妨碍们去真正理解它,疼痛所能被理解范畴远不止们肉眼所见这些,们之所以在历史当下无法充分理解疼痛,是因为们对它关注得过于笼统与饱和。但不是哲学家,二并不真懂。
所体会疼痛,它最赤裸语法是这样:
这日子怎过下去呢日子终于从某种义意上来说过去不过也不对正有束光打在脸上给打
摘自网络社交媒体:
你能想象篇姿态犹如废墟文章吗?
摘自阿尔丰斯·都德《疼痛之地》(1888年):
疼痛,你需将成为全部。将在每处你不准许踏入异乡寻找你。请成为哲学,科学。
曾试想在不涉及任何哲学前提下书写疼痛,也曾试图描述在疼痛中接受到教育以及这教育政治性用途。但在文学中,疼痛总与文学相互排斥。在现有政治叙述中,疼痛存在意义往往只是为驱使们乞求它终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