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语本《周易·乾·文言》:“云行雨施。”“九江”,原指洛阳夏门附近九江。《水经注》:“大夏门,故夏门也。门内东侧际城有魏文帝所起景阳山,山之东旧有九江。”这里泛指各处江河。“皋”,水边高地。“临观”二句,谓亲自前往观察水势地形,对于大军或进或退不同意见,时难以定夺,心中不免犹豫起来。“碣石”,指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北十五里,秦皇岛市区西南四十五公里,现东距渤海仅约十五公里。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登上主峰,犹如身临霄汉,举目环顾,海光山色,尽收眼底,为古今观海胜地。秦始皇于三十二年(前215),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前110)先后东巡,均曾在此登临。“东海”,古代所指不,这里即指渤海。这个序曲,概括地叙写北征乌桓途中所遭遇困境和此时登临观海心情,为下面进步展开叙写作些必要铺垫和交代。
第章《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首二句交待观海地点,次六句描写登山观海时所见到自然景物,抓住大海平静时和起风时状态、海边山岛巍巍耸峙雄姿及草木繁茂景象予以大笔勾勒,构成幅色调苍茫、气象雄伟图画,展示诗人热爱壮阔河山情怀。“日月之行”四句,通过丰富想象,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壮阔气势,寄寓诗人胸襟、抱负和豪情。最后两句,为入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以下各章都有。本篇是建安诗中通篇写景唯作品,也是国诗史上现存第首完整写景诗(或山水诗)。此前,虽然在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景物描写已随处可见,但涉笔所及,大都止乎草、木、水、石,钱锺书先生因此曾“窃谓《三百篇》有‘物色’而无景色”(《管锥篇》第二册,61页)。到楚辞,渐有发展。到建安,“叙景已多,日甚日”(吴乔《答万季野诗问》),最后终于由曹操站出来完成“集大成”历史使命,为开启后世山水诗、写景诗繁盛局面,起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章《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时间比前首稍晚。前八句写初冬气候和景物。“鹍鸡”,鸟名,形状像鹤,羽毛黄白色。北风刮个不停,严霜又厚又密,鹍鸡晨鸣,大雁南飞,猛禽藏身匿迹,熊罴入洞安眠,肃杀严寒中透出派平和安宁。中四句写人事。钱、镈,两种农具名,这里泛指农具。“逆旅”,客店。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