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和丁副教授解释给听关于《莱茵工业报》上报道相符合。看来陈海宁在德国三年差不多都在这方面着力,同时也钦佩起丁副教授记忆力。
不过,并没有就此罢休,或者说原本所预先设想这个只是开端。然而当真继续往后翻时,几乎要绝望。从陈海宁离开德国之后,年年过去,竟然直没有再见到他。难不成他回国之后,便彻底离开科研,甚至逐渐颓废,到最后成个会不慎引发爆炸惨案冒失鬼?完全不合理。
大概就是这种跨越百年信任,支持着继续翻着德文目录。
终于,当翻到第本最后时,忽然又看到陈海宁。
太有些功夫不负有心人喜
并不感觉因年代久远而变脆,只是让翻阅更加小心谨慎。
“还是应该拍成胶片或者干脆电子化呀。”忍不住又抬起头来和已经回到办公桌前坐下图书管理员说句。
“哪有那容易,而且拍胶片也是种损坏,反正最后都是样结局,哪个也不会多上丁点意义。”
说来确实没错。真想再接上句什,但已经被合订本德文期刊内容给吸引住。
重新从封皮开始看。褐色硬皮书封正面以及书脊上都标着事先查到《工业科学》花体德文。确实非常不容易辨认,特别是对于们来说几乎陌生德文。在名字下面标示着是这套合订本所涵盖期刊年份。这是第本,从八七七年到八九七年。而后面两本,分别是八九八年到九八年和九九年到九三六年。整整六十年学术年刊,可以说是德国工业崛起个见证,也熬过第次世界大战,却在“二战”前夕无力坚持最终停掉。
需要查阅内容跨两本年代,看来还是需要麻烦图书管理员再跑趟书库。
顾不那多,再次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个二十年《工业科学》。
完全都是德文……只好硬着头皮先从每年目录看起。不过,上来发现几乎和预料样,在八八四年目录里,看到“HAININGCH’EN”名字。这年陈海宁离开波恩大学回到中国山东,看来这篇论文,大概就是他三年德国留学生涯个总结。可惜目录上论文题目完全看不懂,只好按照页数翻到文章看看。
陈海宁这篇论文应该不是他毕业论文,篇幅不算长,只有七页。除少量德文叙述以外,全是各种公式以及几幅示意图。德文也好公式也罢全都让头痛和不知所云,但那几幅示意图反倒令眼前亮。图上虽然也附有不少计算辅助线,但是明显就是那架“”。
受到如同在异乡见到老街坊样鼓舞,又硬着头皮重新看这篇论文。根据自己少得可怜机械知识,通过几幅图和翻译软件帮助,大体还是猜出这篇论文讲些什——用风筝辅助计算飞行器参数可能性与实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