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高,成本也降低。该公司每个工厂都开始不像研究实验室,更像台经过精心调试过机器。
特蕾泽·泼莱蒂(TheresePoletti),《关键错误:IBM困境为微软、英特尔打开大门》(CrucialMistakes:IBM'sStumblesOpenedDoorforMicrosoft,Intel),《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Tribune),2001年8月13日。格鲁夫和英特尔也很幸运。20世纪80年代初,些有利于日本生产商结构性因素开始转变。从1985年到1988年,日元对美元汇率翻番,这使得美国出口商品更便宜。20世纪80年代,美国利率急剧下降,从而降低英特尔资金成本。与此同时,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康柏电脑(Compaq)在IBM个人电脑市场上大展拳脚,因为人们意识到,尽管很难编写操作系统或制造微处理器,但将个人电脑组件组装到个机箱中相对简单。康柏推出使用英特尔芯片和微软软件个人电脑,其价格远低于IBM个人电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康柏和其他“克隆”IBM个人电脑公司,其电脑销量超过IBM。随着每间办公室和许多家庭都用上电脑,电脑价格急剧下降。除苹果电脑,几乎每台电脑都使用英特尔芯片和微软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软件,两者被设计成能够顺畅地协同工作。英特尔进入个人电脑时代,实际上垄断个人电脑芯片销售。
格鲁夫对英特尔重组是硅谷资本主义典型案例。他意识到该公司商业模式已经被打破,并决定通过放弃英特尔创建DRAM芯片来“颠覆”英特尔。该公司在个人电脑芯片市场上建立垄断地位,每两年就会发布新代芯片,以提供更小晶体管和更强处理能力。格鲁夫相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与其说是创新或专业知识拯救英特尔,还不如说是格鲁夫偏执狂拯救英特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