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回答是这种冲突理想解决法,他还是想两全,所以想出逃到海滨不受法律所及地方去办法。他这样回答是可以,因为所问也并非事实问题。另个地方,孟子所遇到问题,却更表现道德标准缺乏普遍性。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完章曰:“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孟子回答是“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个差序格局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网络。这网络每个结附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道德里不另找出个笼统性道德观念来,所有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人伦而存在。
中国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对象和“自己”关系而加以程度上伸缩。见过不少痛骂贪污朋友,遇到他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切普遍标准并不发生作用,定要问清,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标准来。
团体格局社会里,在同团体人是“兼善”,就是“相同”。孟子最反对就是那套。他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墨家“爱无差等”,和儒家人伦差序,恰恰相反,所以孟子要骂他无父无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