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分析员。全部家当就是部手机和台笔记本电脑。其时适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石油价格跌破每桶10美元。于是开始大量地买进些亚洲优秀企业股票,同时也买入大量美国及加拿大石油公司股票。但随后股票波动令当年就损失19%账面价值。这使得有些投资者开始担心以后运作情况,不敢再投钱。其中个最大投资者第二年就撤资。再加上昂贵前期营运成本,公司度面临生存危机。
出师不利让倍受压力,觉得辜负投资人信任。而这些心理负担又确会影响到投资决策,比如在碰到好机会时也不敢行动。而那时恰恰又是最好投资时机。这时,巴菲特和芒格理念和榜样对起很大支持作用,在1973—1974年美国经济衰退中,他们两位都有过类似经历。在最失落时候,就以巴菲特和芒格为榜样勉励自己,始终坚持凡事看长远。
随后,在1998年下半年里,顶住压力、鼓起勇气,连续作出当时最重要三四个投资决定。恰恰是这几个投资在以后两年里给和投资者带来数倍回报。现在回头来想,在时间上是幸运,但巴菲特和芒格榜样作用以及他们书籍和思想,对确起至关重要影响。
但是出色业绩并没有给带来新投资人。那个时候直到现在,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上基本上遵从些认为是脑子坏掉理论。比如他们相信市场完全有效理论,因而相信股价波动就等同真实风险,判断你表现最看重你业绩波动性如何。觉得同他们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在看来,投资股市最大风险其实并不是价格上下起伏,而是你投资未来会不会出现永久性亏损。单纯股价下跌不仅不是风险,简直就是机会。不然哪里去找便宜股票呢?就像如果你最喜欢餐馆里牛排价格下跌半,你会吃得更香才对。买进下跌股票时是卖家难受,作为买家你应该高兴才对。跟他们解释投资原则就是遵循巴菲特和芒格他们投资哲学。然而这时才发现,虽然巴菲特和芒格很成功,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实际做法却与巴菲特/芒格投资理念完全相反。表面上那些成名基金经理接受巴菲特/芒格理论,而且对他们表现出极大尊重,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根本是南辕北辙,因为他们客户也是南辕北辙。他们接受还是套“波动性就是风险”、“市场总是对”这样理论。而这在看来完全是奇谈怪论。
但为留住并吸引更多投资者,也不得不作段时间妥协。有两三年时间内,也不得不通过做长短仓(Long-Short)对冲去管理旗下基金波动性。和做多(Long)相比,做空交易(Short)就很难被用于长期投资。原因有三: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